首頁 交響樂欣賞十八講

二、“教會了樂器的歌唱”

字體:16+-

莫紮特沒有用連續的數字來標明他的作品,一直到1862年,德國人科凱爾在對莫紮特的全部作品作了仔細的分析研究之後,才為它們按時間順序編了號,通常用“K”或“K?chel”來表示。根據這個方法,目前確認可信的莫紮特作品由K.1的鋼琴小步舞曲(1762)到K.626的《安魂曲》(1791),共計600餘部。

在器樂創作領域,莫紮特和海頓的旋律風格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果單純考慮器樂形式的發展,那麽海頓的影響相對比較深遠。器樂和聲技巧對於海頓創作奏鳴曲至關重要,然而莫紮特對此沒有什麽興趣。海頓的音樂旋律往往具有一種鮮明的主題風格,動機的處理比較靈活。莫紮特則具有一種歌曲創作的天賦,他把過去時代偉大聲樂藝術中的抒情性編進他精美的器樂形式中,正像瓦格納所說:“是莫紮特教會了樂器的歌唱。”

莫紮特的交響樂作品,包括近50首交響曲、近30首鋼琴協奏曲、5首小提琴協奏曲、其他樂器協奏曲近10首以及大量的小夜曲、嬉遊曲、進行曲、組曲等。

莫紮特的交響曲列入作品編號的是41首,最早一首作於1764年,最後一首完成於1788年,其中有超過30首交響曲完成於18歲之前,除了樂思發乎自然,曲調樂天流暢之外,倒並沒有勝出海頓多少。然而,當莫紮特在人生的最後10年定居維也納之後,他卻石破天驚地創作出最後6首堪稱不朽的交響曲,它們分別是D大調第35“哈夫納”、C大調第36“林茨”、D大調第38“布拉格”、降E大調第39、G小調第40、C大調第41“朱庇特”。

莫紮特在薩爾茨堡穀物巷的出生故居

“哈夫納”交響曲的前身是一首“小夜曲”,係應薩爾茨堡市長齊格蒙德·哈夫納之邀,為他的兒子在獲頒爵位典禮而作。6年前,莫紮特曾為哈夫納的女兒伊麗莎白出嫁譜寫一首小夜曲,亦名為“哈夫納”,如今他把第二個“哈夫納”稍加改編,從6個樂章刪減為4個樂章,配器上增加了單簧管和長笛,以使原本歡暢靈動的樂曲內容變得更加厚實,華麗感有增無減。在第四樂章的總譜上,莫紮特特別標出“盡可能快速演奏”字樣,以使這個急板寫成的段落聽起來更如快馬疾馳,一氣嗬成。由於此時莫紮特正在創作歌劇《後宮誘逃》,故聽眾甚至可以聽到劇中奧斯明所唱的抒情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