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音的麻煩是個曆史和大眾趣味的問題。演奏家為此爭吵打架,音樂家一邊扇風旁觀。可能我不太專業,也不太認真的緣故,實在不知為何要把裝飾音搞得那麽複雜——我輕易不敢對我的音樂朋友流露這個想法。
裝飾(ornamentation)由ornate這個形容詞而來。拉丁文是ōrnā tus,和ōrnā re,讀來圓潤優美,是美化的意思。可是人類幾千年的文化,漸漸給這在平淡之上略加一點兒意味的字態,堆積了陳年累月的負擔。打開今天藝術字典,ōrnāre難逃貶義的陰影,在視覺藝術領域,這字更是傷痕累累的委屈。
裝飾這詞在西方文化中直接同巴洛克的藝術風範有關。對我來說,盡管理論上可以講得通順,但是,視覺藝術上的巴洛克和音樂上的巴洛克是兩個不同的感覺。把音樂形式和風格的具體分析擱在一邊不說,巴洛克音樂給人一種端莊自重的感覺。我老是好奇,當時的日常生活是個什麽樣子。我對巴洛克音樂的偏好不止於巴赫,還加上巴赫之前蒙特威爾地、帕萊斯特裏那和加布裏艾利(Giovanni Gabrieli),甚至還有早期音樂。我也喜愛骨子裏與巴赫完全相反的亨德爾,更包括巴赫分門別派的兒子。喜歡的音樂家太多,數不過來。
不管書本知識如何解釋裝飾音的功能,除了個別看上去“過分累贅”的例子之外[1],我在琴上很少感覺裝飾音是“美化”和裝飾主體音樂的一個修飾部件。裝飾音是音樂主體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重要的部分,裝飾音是推動和發揮音樂動態的機製,不是可有可無的掛件,更不是捉襟見肘的補丁。
我總覺得今天所謂的“古典音樂”有點奇怪,音樂是個具有生命的物態,世上所有音樂都是有機的生息和過程,離我最近的例子是早期爵士樂和搖滾樂。可是,今天的古典音樂裏麵,即興變奏的習慣罕見。當年,即興是音樂生活的一個部分,莫紮特開音樂會,手稿是個骨架,餘下部分即興發揮。巴洛克時代也同樣即興風盛,裝飾音符合實際是沒有寫出的音樂,也是即興的窗口。這種風氣當然會有過分的時候,所以C.P.E.巴赫要用整整一本書,來為自由發揮的裝飾音符號定調[2],莫紮特的父親更是進一步具體解釋[3]。但是藝術不是科學(連科研的結果也可能隻是暫時的定論)。因為到底還是沒能說清,所以C.P.E.巴赫加上一句:最終還是要靠“良好的趣味”(good taste)。什麽是良好的趣味,在今天文化藝術背景之上,這詞可以又是一個誤會。因為說不清,所以隻能用個模棱兩可的說法。所謂良好的趣味,我想C.P.E.巴赫指的不是技術,也不是矯情作態,而是藝術的內涵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