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鍵盤空間:由巴赫開始的邏輯

翻閱肖邦

字體:16+-

病了幾天,稍有好轉,外麵天氣上好,我控製不住外出閑逛折騰一番,結果自然遭受一頓不輕的懲罰。回來之後靠著坐墊喘息,我不甘心回到**,趴在琴凳上麵半依半玩。我的琴上琴下滿是譜子,有時無意之中,翻出來的東西自己也會驚訝。我喜歡沒有規律、沒有目的、沒有時間痕跡的流水生活。這些日子為了寫文章,經常要去琴上尋找譜子,有時似乎也能學到一點東西,但是最終讓我感覺鬱悶無聊。隨意亂彈,心思不在目的裏麵,無期的瞬間,空氣裏麵自會散發不同的清馨。

譜架那邊翻出一本陳年累月磨舊黃透的肖邦,那是很久以前,哪位朋友來我這裏彈琴,之後沒有帶回。

b小調前奏曲Op.28,No.6,那個固執的降B,時淺時深,音色純淨通亮,不是雨點,我也可以造個冰川的故事,不就一個音程之別?可我怎麽就是聽不出那被渲染的傷感?A大調No.7,是我師院琴房開始學琴的第一個曲目,因為自己俗身依舊,聲音層次裏麵滿是當年的回想。e小調No.4似乎是No.6的前奏,但是,彈到最後一個音,突然聽到D大調No.5衝出來的句子,恍然大悟之際,方才發現間夾的妙處。

不知是否因為體力不支的緣故,我有點心不在焉,身子止不住恍惚,輕得像片透明鮮亮的風箏。手倒還聽使喚,音到手就,隻是有點飄忽散漫。我一頁一頁翻閱下去。f小調圓舞曲Op.70, No.2[1],一點一滴,勾出一個曾經熟悉的環境。琴鍵走到十一小節,突然有種特別親切的意外,童年裏麵吹出的微風,是個自己早已忘卻的故事。第二次再現的句子,可觸可摸躍然在目。第三次回來的時候,眼前的迷霧忽然明亮清澈:西城裏94號的房子,冬天清麗的早晨,天井裏的花壇,陽光透過格子玻璃窗戶,井然有序的圖案,斜在堂屋前麵棕色的地板上麵。周圍沒有人跡,投進屋內的陽光,映著微末細小的銀點閃爍,浮在空氣的流動之中,周圍滿是母親潔癖的氣息,透明的肌膚,一絲淡淡的甘滋,紅藍相間的脈絡,透著纖細的萬縷千絲萬紫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