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島嶼是個奇怪的地方,它的地理位置,曾經真的一時把歐洲大陸的影響和意大利的肉欲人氣拒在迷霧之外,但是轉眼又是迷戀意大利的瘋狂,更是歐洲大陸藝術家發跡的異國他鄉。不管怎麽說,英國人的音樂多少還與歐洲大陸有別,即使影響如此巨大的亨德爾,最後還得因人因地重新製異。
早年,我從埃瑪·柯克比(Emma Kirkby)和阿爾弗雷德·戴勒(Alfred Deller)那裏聽到約翰·道蘭(John Dowland,1563–1626)的音樂。我特別感激柯克比的平淡直接和戴勒青雲直上的聲音,他們把百年的道蘭放在我的麵前,不加修飾,沒有美化。當時聽了一愣,時光煙消雲散,一片清明之中,刻骨銘心的聲音,在我心底裏麵居然有它的影子。人說道蘭的音樂憂傷,我卻不覺。在我聽來,那是奇靜的遙遠,好像空氣浮在無風的水鏡上麵休恬。我願化為水汽,融入那片平寂——不知當時每天的生活啥樣?我不敢去看屆時的繪畫,那裏太多扭曲的具體和塗脂抹粉的想象,我不敢去讀曆史故事,那裏太多知識分子自圓其說的主觀。我閉眼感覺飄逝而過的塵埃,雖不重要,卻什麽都被磨碎經過。可惜的是,當年的塵土算不上我們文明的豐碑偉績,沒留下,存不住,伸手去挽留,了得一片無。再看今天英國人,半像不像的樣子讓人更糊塗,無可奈何之餘,隻好隨著聲音去飄忽,也許那裏有條回去的路。
約翰·道蘭似乎沒有當時其他音樂家那麽出名,但是他的獨特,尤其是對以後音樂的影響,隻有曆史的透射角度才能看出。現在幾乎很難想象,當時意大利音樂影響如此巨大,在英國作曲家托馬斯·威爾克斯(Thomas Weelkes,1576–1623)和約翰·威爾比(John Wilbye,1574–1638)手中,世俗複調牧歌(madrigal)已經發展到了如此完善的地步,可是約翰·道蘭的音樂我行我素,留給我們樹樁古道,溝坎泥濘裏麵的腳印,艱辛苦難之中,甘味一縷,他難能可貴的樸實具體,似乎當時的氣息猶在,至少讓我聽到田野裏麵,溫情的愛慕和炊煙中的小調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