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賦格的藝術》(Die Kunst Der Fuge BWV 1080)可以說是西方音樂藝術,甚至思維心態的一個奇特文化現象。以古老的複調音樂形態,《賦格的藝術》有意識地標誌了它的過去,它的明天,以及今後將來的文化演變和趨勢。與文藝複興複調音樂自然而然的多維心態不同,《賦格的藝術》的自覺“倒退”是超越巨大時空的智慧神通。通過《賦格的藝術》,巴赫重新認識文藝複興的文化精髓,音樂隻是一個借口,重要的是文化心態。巴赫的百年倒退跨越以後幾百年的曆史,甚至越過當今的我們,巴赫最後的固執對著我們未來而言。《賦格的藝術》不僅隻是一件音樂作品,更是一個文化先知的預言:散點的多元文化終有的一天。
今天對於這部作品的學術研究無所不至,甚至可用數字和精密的儀器進行。但是,無論巴赫的複調音樂如何精確完美,我個人以為,通過《賦格的藝術》,巴赫開啟了一個不可捉摸的神秘不定。進一步來說,因為離開具體的內容,巴赫的器樂作品也許比他宗教音樂更有純粹的精神性質。
現在知道《賦格的藝術》第一個版本是在1745年。手稿包括十二個賦格和兩個卡農(canon)。第二個版本在巴赫去世一年之後的1751年出版,其中有十四個賦格和四個卡農,而所有前麵十三個賦格都基於一個簡單的d小調主題:
第十四賦格在第三段中間第239小節突然中斷。手稿下麵是巴赫兒子C.P.E.巴赫的注解:作曲家正好在賦格中引入B-A-C-H這個名字的對位主題時去世[1]。但是根據對於手稿各方麵的研究,當代學者對此結論提出異議。
第十四賦格的最後一頁 The final page of Contrapunctus XIV
如果說巴赫的《諧和律鍵盤前奏曲與賦格》(WTC)是向前的探索,那麽他的《賦格的藝術》就是倒退的、回首的、閉門造車的終結,可在現實之中,老天沒有讓他真正畫上終結的句號。更有意義的是,巴赫的百年回歸為百年之後的藝術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音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