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鍵盤空間:由巴赫開始的邏輯

《諧和律鍵盤前奏曲與賦格》

字體:16+-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把巴赫的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 Pr?ludium und Fuge譯作“平均律”不僅是個錯誤,更是一個誤解。我在《諧和律之於平均律》一文中把wohltemperierte[1]譯成“諧和律”,直接的翻譯應是:諧和律鍵盤前奏曲與賦格(曲集)。Klavier是指鍵盤樂器,巴赫時代還沒有今天的鋼琴,因此提議把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 Pr?ludium und Fuge譯成“諧和律鍵盤前奏曲與賦格”“諧和律鍵盤曲集”,甚至可以簡單譯成“諧和律”或“諧鍵曲”。但在什麽都以權威為準的中國文化界,我個人沒有可能改變習慣和共識,然而我又不敢將錯就錯,這裏生怕混淆,文章還是沿用傳統英語縮寫WTC [2]代替中文的“平均律”。

在大庭廣眾之下通篇演奏巴赫的WTC,無論對演奏家還是聽眾都是一場“屠殺”行為。巴赫曾為自己學生尼古拉斯·格貝爾(Nicholas Gerber)彈過,那是學術上的探討,一對一的交流,但在今天消費場合的音樂廳裏,這是多少有點可怕的事情。我自己就去聽過這樣一場音樂會。音樂家卓越無比,聽眾全神貫注,我也十分投入,但最終還是氣喘不過,什麽都在高超演技(virtuoso)的夾層之間驚恐消失。巴赫兩套WTC,實在不是為了今天消費娛樂的音樂廳所寫。

1722年巴赫完成以半音依次排列的第一套24首前奏曲和賦格(BWV 846–893)。通過這個作品,巴赫運用諧和律[3]探討五度循環(the circle of fifths)中所有調性色彩的可能。這對巴赫來說是個卓絕的努力,幾乎可以說是“堂·吉訶德式” [4]的不切實際:諧和律我擠你推,相對平衡的調節之間,又要顧及個別調性的特殊,把所有24個調式塞進五度循環的圈子裏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在巴赫之前沒有先例,因為通常所用的調式實際並不很多,而且有些調式幾乎不能成立,所以巴赫的二部和三部創意曲[5]都隻用了15個調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