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體製

流動人口身份管理製度的國際比較研究

字體:16+-

杜靜元[1]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大量流動人口在為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作出積極貢獻的同時,也給城市管理帶來了一係列新情況、新問題。本文介紹了以美國、英法等歐洲諸國、日本、泰國、俄羅斯為代表的對流動人口不同的身份管理製度,並將其各種製度實行的時代背景和曆史條件考慮在內,分析各種製度的利弊,進而與我國的流動人口管理進行對比,最後提出思考和啟示。

一、引文

流動人口(recurrent population),是指離開戶籍所在地的縣、市或者市轄區,以工作、生活為目的異地居住的成年育齡人員。國際上,一般稱為人口流動,類似的群體或被稱為“國內移民”(internal migration)。流動人口是在中國戶籍製度條件下的一個概念,指離開了戶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但目前尚無明確、準確和統一的定義。美國地理學家W.澤林斯基係統地總結了有史以來人口移動的各種類型,指出隨著一個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提高,流動人口的規模會不斷上升,但類型將不斷變化。在一個處於發展前階段的傳統社會中,流動人口數量很小,隻限於社會交往、采集食物、宗教活動等有限幾種類型。進入發展中階段後,隨著經濟活動和城市化的發展,流動人口迅速增長,流動類型大大豐富,流動人口結構開始出現分化。流動人口規模的擴大對尚未充分發達的城市和交通造成巨大壓力。到了發達階段後,由於交通條件的完善,流動將取代遷移的一部分功能,使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人口流動的成因將偏重於經濟和娛樂成分。在中國,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大量流動人口在為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作出積極貢獻的同時,也給城市的社會管理帶來了一係列新情況、新問題。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尤為突出的就是要解決好流動人口的問題,而流動人口問題離不開對身份管理製度的討論。因此,本文從美國、英法等歐洲諸國及日本、泰國、俄羅斯幾個國家的身份管理製度的對比中,結合各種製度實行的時代背景和曆史條件,分析各種製度的利弊,進而與我國的流動人口管理進行對比,最後提出思考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