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體製

社會管理創新案例研究:以北京市網格化管理為例

字體:16+-

陳娜 邢學義 溫雅 薄亮 趙晶 任昶亮[1]

目前,各地正在積極推進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探索和實踐,既符合中國國情又結合當地實際的新鮮經驗層出不窮。其中,網格化管理成為很多城市的選擇,尤以北京為例。城市網格化將城市管理轄區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若幹單元網格,保證服務管理的敏捷、精確和高效。較之傳統的粗放、被動管理方式而言,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模式具有明顯的優勢:不僅具有一整套規範統一的管理標準和流程,而且發現、立案、派遣、結案四個步驟形成一個閉環,從而切實提升社會服務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然而在現實操作過程中,網格化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機製匹配、資源配置和水土不服等各類問題。通過對北京市網格化管理的時代背景、現實需求、區位優勢、具體措施和存在問題的詳盡剖析,結合我國公民社會發育和社會組織的發展的理論探索以及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釋放的改革思路信息,試圖從理念探索和實踐層麵回答兩個問題:如何在個性的社會管理問題中尋求共性的認識?如何將國際的和外地的經驗與本土實際有效結合?在深入探索基礎上,一個基本認識應運而生:任何時候,不要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一定是利益驅動的結果。從最底層做起,選擇利益碰撞最小的環節入手,不斷壯大群眾的利益選擇傾向,用群眾得到實惠的事實去推進製度變遷。隻有群眾選擇才是改革的源泉,才能打破製度性壁壘,才能始終驅動改革的穩步推進。相信這應該是“創新”一詞對於中國社會管理這一主體的應有內涵,也是包括網格化在內的所有社會管理創新手段的必然發展路徑和終極意義所在。

一、基本概念

所謂“網格”,就是將城區行政性地劃分為一個個的“網格”,使這些網格成為政府管理基層社會的單元。城市網格化依托統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數字化的平台,將城市管理轄區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單元網格,把人、地、物、事、組織等內容全部納入其中,實施精細化、信息化、動態化社會服務管理,是城市管理方式的一種革命和創新。通過加強對單元網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種監督和處置互相分離的形式。對於政府來說,主要優勢是政府能夠主動發現,及時處理,加強政府對城市的管理能力和處理速度,將問題解決在居民投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