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體製

網絡環境下社會建設的實踐和探索

字體:16+-

孫濤[1]

在全球信息化、網絡化、交通便利等大背景和環境下,政府的管理指令需要高效傳遞、響應和反饋,而具備安全性、標準化和差異化特性的國家級信息化平台來解決政令下達和疏通民意已是大勢所趨,因此當前需要建立符合中國老百姓信任和習慣的公共信息化平台刻不容緩。從利比亞、埃及事件可以看出,通過戰爭改變世界格局的概率已經減小,但因為內部突變引發改變的可能性在增加。國外類似平台已經在潛移默化地規劃或者實施,如果我們不抓緊時機先做,在未來可能需要花費數倍的時間、財力來彌補相關業務的滲透和參與,就像我們國家的北鬥衛星計劃要替代國外GPS服務一樣。020民生社會建設的實踐與探索是基於基層實踐產生的研究與轉化,尤其是在符合老百姓信任和習慣的用戶體驗方麵積累較多。但要做國家層麵的信息化設計、架構和實踐,還需要在國家政策支撐、國務院授權試點、超算中心建設、信息安全監管、運營經費投入等方麵的支持。特別是關於頂層設計和體製方麵的研究議題,更需要實踐來支撐,要通過調研基層政府及百姓的訴求得出研究課題,再應用於實踐,通過民生服務促使自身產生變化,也讓自上而下的管理更行之有效。這樣對研究價值和實施效益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本文主要從該項目研究的價值、平台規劃、麵臨的課題、成果以及願景來闡述020民生社會建設的構想。前不久,我去陝西漢中調研,過秦嶺的西漢高速,有多達296個隧道,這麽複雜的工程放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無論是從社會的經濟條件,還是從技術保障,從人才結構都是很難做到的,但據我所知這類複雜的工程當前在國內已經司空見慣。特別引起我注意的是:在沿途的很多山坡上布設著很多的鐵絲網,是防止很多落石和碎石掉到公路上造成行車的不安全。當時我就感受到我們的政府已經有了以人為本的具體服務措施,而且具備了這樣的人才儲備格局。所以說中國過去20年的發展,不僅是經濟的發展,更是社會的全麵發展。在這種高速發展下產生的不平衡,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矛盾,我認為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遇到的課題恰恰是既要保持高速發展,還要化解矛盾,還要尋求社會的動態平衡,謀求更大的發展,這也成為我們今天坐在這裏研究社會建設課題的一個初衷。同時,我們也看到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啟動,民生服務的改善措施,比如城鄉社會福利保障,公共社會服務體係,以及社會福利方麵的一些落地,此外,各級政府關於社會管理創新的一些思路不斷在湧現,這些就給我們在這裏尋求社會建設的創新模式找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