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體製

第四篇 案例分析

字體:16+-

中國老齡問題社會管理探討——實現中國夢中國人年齡正當其時

侯曉春[1]

造成中國老齡人口比重加快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兩個方麵:一是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會的生育水平;二是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壽命大大延長。家庭是養老的基礎,能滿足基本養老需求,在解決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養老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重要補充,能有效彌補家庭做不了、不能做的養老“空檔”。市場能滿足老年群體的高端需求,克服政府養老隻能保證老年人低端需求的缺陷。一是讓老年人“老有所為”;二是讓老年人“老有所依”;三是讓老年人“老有所樂”;四是讓老年人“老有所養”。

2012年2月,在紀念鄧小平南方談話二十周年、小平同誌逝世十五周年之際,小平同誌的長女鄧林在廣安舉辦了“返璞歸真——鄧林七十歲回家鄉畫展”。在與我們交流時,她強調自己雖然年屆七十,但還很年輕。是的,與她的父親——我們敬愛的小平同誌相比,70歲確實是很年輕的。小平同誌73歲複出,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航程;88歲南巡講話,再次掀起思想解放的熱潮,換來了國家發展的春天。

中國有句俗話叫作“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裏的“七十三”說的是孔子去世時的年齡,“八十四”說的是孟子去世時的年齡。去世之前,這兩位聖賢一位還在編著《春秋》,一位還在撰寫《孟子》,並沒有賦閑休養、坐等歸天。所以,古代把超過73歲的才叫老人。今天,如果大家深入到基層農村去調研,一定會發現,隨著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60歲左右的農民還是勤勞致富、持家生財的主要勞動力;70歲的老漢栽秧、打穀、挑水、施肥還是一樣不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