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欒玉 郭士國[1]
基本公共服務作為非貨幣化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可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私人支出,提升勞動者素質等手段來增強居民獲取收入的能力,從而達到調節收入分配,縮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但我國目前存在的公共服務供給嚴重非均等化現狀使得農村居民不能享有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基礎教育、公共衛生和社會保障等方麵的服務,農民的基本權益無法通過公共服務來獲得保障,而是必須為此付出更多的私人成本。這使得原本就比較懸殊的城鄉收入水平差距更是雪上加霜。也就是說,如果公共服務的供給長期處於非均等化狀態,那麽它不僅無法實現對收入分配的正向調節作用,反而會產生較大的負麵影響。
一、公共服務均等化與收入分配——一個理論綜述
關於公共服務非均等化對收入分配所造成的影響,學界普遍認為突出表現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均等導致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益發擴大。唐海生[2]認為,公共服務的非均等化是造成我國貧富差距拉大的一個重要因素,由於政府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麵的缺位,使得公眾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不僅沒有得到滿足,反而拉大了各收入階層的貧富差距。王瑞芬[3]、丁凱和張文禮[4]、王達梅也分別從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角度出發,認為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的責任不到位,導致社會保障、公共醫療和公共教育等公共服務供給的整體不足和嚴重不均等,成為拉大城鄉貧富差距的一個重要因素。江明融[5]認為我國城市偏向型的非均衡公共產品供給製度給城鄉居民的收入帶來了負麵效應,由於不合理的公共產品成本分擔製度,直接導致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劉樂山、何煉成[6]則從公共服務供給與城鄉居民收入的關係入手,分析了城鄉居民公共服務供給的非均等化對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城鄉居民人力資本積累和生產效率,以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所產生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