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體製

當代中國社會管理問題科學哲學之係絡背景

字體:16+-

吳瓊恩[1]

當代中國社會管理問題涉及內外兩環境,必須先確定環境的係絡(context)意義,才能討論問題。外環境是指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全球化過程;內環境是指開始改革開放的行程,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條可行之路,John Rawls即持此看法。中國曆史悠久,文化獨特。中國特色即恢複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心,不能喪失這種自信心,否則將成為黃皮白骨、非中非西的人。中國的道統即心性之學,有別於西方傳自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經康德哲學,發展至今的現代哲學精神。在19世紀後期,資本主義的嚴重問題是異化或疏離問題,在20世紀後期則是工具理性過度膨脹的問題,與春秋戰國時代如出一轍。恢複中國的儒釋道精神,乃所以克服工具理性過度膨脹的問題,恢複人性的真誠和人統之正的道統精神,此乃中國特色的精神,亦足實踐中國夢。當這種心性之學弘揚於世,天人合一的精神可以減緩生態危機,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並有望建立真誠的社會世界,此為當代及未來中國社會管理的發展方向。至於政府-市場-社會管理三種治理模式,各有其局限,應有互補的功能。層級節製的治理模式,並非一無是處,市場的治理模式亦有時而窮,自組織的社會管理模式更有賴於社會資本的建立,中國傳統特色的心性之學,乃應機而恢複其應有的哲學地位或時代特色。

一、前言

2011年3月,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前夕,出版界出版了一本暢銷書——《曆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筆者看後覺得很不錯,於是向台灣地區的朋友和學生引介此書,希望大家能吸取曆史的教訓,開拓未來的“中國夢”。

其實依據中國文化精神,中國人向來就有濃濃的曆史精神和長治久安的中國夢,宋儒“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不是超脫時間的曆史意識,難道還有別的?這不是超脫個己生命的意識,擁抱群眾,與宇宙精神生命為一體的文化意識,難道還有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