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金柱[1] 甘承偉 宋珊
黨的十八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製。近年來,北京在創新社會管理、深化社會改革、推進社會建設進程中,以人民團體為骨幹,構建社會組織樞紐型工作體係和服務管理模式,深化社會組織管理體製改革,創新現代社會組織體製。目前,已經認定27家市級樞紐型社會組織、170多家區縣級樞紐型社會組織和一大批街道層麵的樞紐型社會組織,著力把社區居委會打造成社區層麵的樞紐型組織,基本形成市、區、街、居四級社會組織樞紐型工作體係網絡,有力地促進和推動了社會組織的培育發展和作用發揮,為加快形成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的現代社會組織體製提供了範例。
近年來,北京把深化社會組織管理體製改革、構建現代社會組織體製作為社會體製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推進政社分開、管辦分離,把各級各類社會組織納入黨和政府主導的社會組織工作體係”的總體思路,以構建社會組織樞紐型工作體係為抓手,著力創新現代社會組織體製,加快社會組織管理體製改革,不斷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加快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各類社會組織作用,取得了階段性的明顯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首都特點的現代社會組織體製。
一、問題的由來和提出
目前,北京依法登記注冊的市區(縣)兩級社會組織7 900餘家,加上大量的備案社區社會組織、草根組織以及高校社團,總量為3萬家左右。這些數量眾多、形態各異的社會組織,分布在首都經濟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已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原來的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政社不分、管辦不分的現象比較普遍,許多社會組織都是由政府相關部門設立,人、財、物嚴重依賴行政部門,成為行政機關的附屬,自主發展、自我管理、服務社會的能力不強。二是管理分散、聯係鬆散、服務缺位、監管不力的問題比較突出,僅市級社會組織的業務主管單位就多達134個,絕大多數是黨政機關部委辦局,實際工作中這些部門大多很難投入精力來提供專門的服務和管理。三是社會組織因找不到業務主管單位而無法登記的問題比較突出,很多社會組織隻能以其他形式存在,以至於大量草根組織遊離於法律和政策邊緣,作用發揮不好,實踐中對這類組織工作辦法不多、掌握信息不全、管理服務滯後。四是部門之間缺乏聯動,業務主管單位、登記管理機關及相關職能部門之間沒有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聯動機製,各方麵信息分割、缺乏溝通聯係,沒有形成服務管理的合力。五是由於渠道不暢,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滯後,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不到,社會組織從業黨員成為“口袋”黨員,長期不能過正常組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