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及時行樂:音樂生態綜觀解讀

跳Tone!跳出創新之路

字體:16+-

一個是2009年慶祝建團30周年的老樂團,一個是2009年才滿10歲的年輕舞團,當台北市立國樂團遇上雲門舞集2,的確是一個非常“跳Tone!”的組合,因為特殊所以讓外界期待值更高,不僅想看看這對“老少配”能夠玩出什麽新花樣,更想瞧瞧鍾耀光(台北市立國樂團團長)、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簡文彬(德國杜塞朵夫萊茵歌劇院駐院指揮)這三顆“金頭腦”能夠連手開拓出何種前無古人的新思路。

“跨界”合作是台灣近年來很流行的演出模式,交響樂團與京劇團、國樂團與歌仔戲、打擊樂團與人聲團體,凡舉兩種上以不同屬性團體的合作便是“跨”,然而在創新摸索的過程中,大部分的製作充其量為跨領域的同台,而非真正跨躍彼此的界線。

台北市立國樂團和雲門舞集2的合作,免不了麵對這樣的問題,雖然現代舞加國樂足以構成宣傳上的趣味,但是音樂與舞蹈的結合,並非什麽驚天動地的新鮮事,尤其舞和樂在曆史的洪流中長相左右,隨樂起舞是人的本性,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為舞所作,雲門舞集《水月》跳出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的律動,也因此這檔取名為“跳Tone!”的演出,概念雖然新穎,但實際上卻要突破層層窠臼,才能到達“跨”的彼岸。

雲門舞集2致力於發掘新生代編舞家,鄭宗龍和黃翊是林懷民提拔的新銳,也是“跳Tone!”的兩位舵手。33歲的鄭宗龍曾是雲門舞者,他大膽率領舞者和樂手跨出疆界,破除舞者該舞、樂者該樂的既定形式,開辟出全新的舞台效果。

在準備的過程當中,10名中選的國樂團員接受舞蹈的魔鬼訓練,雲門舞集2的15位舞者學習從未觸碰的國樂器,兩者角色的互換,為作品《樂》(yue)開啟樂(le)的氛圍。舞作的前奏,先來一段混淆視聽,派出手持二胡的舞者從容拉起《茉莉花》,接著進入友誼配隊賽,踩著雲步的樂手搭配演奏樂器的舞者一同上台,隻見那平時端坐演出的國樂團員認真比劃起來,有樣學樣的讓人差一點信以為真,吹笙的舞者也不遑多讓,邊吹邊劈腿,獲得台下一片叫好,兩者放下“身段”頓時跨出了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