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及時行樂:音樂生態綜觀解讀

百鳥朝鳳一場再詮釋的盛宴

字體:16+-

音樂會取名為“百鳥朝鳳”,雖然是直接引用節目中的曲目為標題,但是聽起來總是覺得太過古典。然而這場台北市立國樂團2011年10月8日於台北中山紀念堂的演出,並不古典,反而是詮釋有理、創新有料,整體來說是一場令人聽起來極度爽快的“再詮釋”盛宴。

“再詮釋”是這場音樂會給人最大的印象,而這股勇於改變的力量,來自指揮簡文彬、嗩呐演奏家郭雅誌及台北市立國樂團等的臭味相投。“百鳥朝鳳”的曲目新舊並陳,最開觀眾眼界的是傳統樂器的“洗心革麵”,以及指揮棒下的“點石成金”、“畫龍點睛”。

國樂團長期以來勤摸索,重突破,發展至今不斷進行體質的改善,然而要取一粒能醫治所有症狀的仙丹談何容易。日前香港中樂團舉行首屆中樂指揮大賽,有鑒於各大音樂學院並沒有所謂中樂指揮的項目,希望借此能夠培養更多傑出的中樂指揮,進而提升樂團的水平。大賽如此立意當然甚佳,但並非是唯一的選擇,因為簡文彬在音樂會上的表現,證明指揮隻要有心,不論中西,都能扮演扭轉中樂團乾坤的角色。

簡文彬用指揮棒變魔術的能耐,在《百家春》、《月兒高》、《台灣追想曲》中明顯展現。《百家春》改編自北管民間曲,一般樂團熱鬧幾下就演奏完了,但是此曲到了簡文彬的手中,成為一首活力四射的“序曲”,節奏充滿動感,音樂色彩繽紛,旋律線如山巒起伏,曲子雖小但很深刻。

《月兒高》改編自琵琶曲,為所有國樂團必奏的古曲,一般指揮詮釋起來雲淡風輕,簡文彬自成一格,好似將整份總譜重新咀嚼品味再造,或許正因為這首曲子是經典曲目,國樂指揮又有尊古表現的傳統,久而久之演出了無新意,反倒是簡文彬沒有傳統羈絆,更能夠以指揮的直覺剖析作品,演出的效果也就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