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及時行樂:音樂生態綜觀解讀

仍待聲音給分的醜角們

字體:16+-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20世紀70年代末推出歌劇製作以來,已累積30多年的經驗,眾多島內樂迷透過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接觸歌劇藝術,如同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黃維明在節目冊中所言,“自製歌劇演出,是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成立以來最悠久榮耀的傳統與堅持”。2012年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推出年度大戲意大利寫實主義歌劇代表作—《醜角》與《鄉村騎士》。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醜角》製作最早可追溯至1979年,無奈33年過去,整體呈現依然少一份專業卻多了一份業餘。

歌劇屬綜合藝術,因此評判製作優劣,除音樂之外,導演詮釋、舞台布景、服裝設計等均占一席之地。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醜角》與《鄉村騎士》,在劇場導演王嘉明及編舞家姚淑芬的捉刀下,成功進行再釋,賴宣吾拚貼風格的服裝適度發揮畫龍點睛的功效。然而回歸音樂本身,歌手水平參差不齊,合唱團差強人意,所幸樂團表現穩定中求進步,最終讓全劇順利落幕。

若說歌手是歌劇的靈魂,此次舞台上失魂的狀況,可歸咎於選角失當,尤以《醜角》最為嚴重。以大陸男高音徐林強為例,他的聲音特質較傾向於抒情男高音,卻被指派演唱《醜角》中的男主角、屬戲劇男高音角色的卡尼奧,因此無論他唱得多麽努力,他的柔情實在無力支撐內心愛恨情仇交織的卡尼奧。

此外劇中飾演西爾維奧的台灣男中音廖宇盟今年24歲,剛自研究所畢業,年輕的聲音需要磨煉才能成長,但猛然將他推上舞台擔任要角,導致他的聲音穩定度如同搭上雲霄飛車,音準時而失常。所幸《醜角》中飾演反派角色的聲樂家巫白玉璽,以台灣第一男中音的實力,透過生動的演技和豐富的音色轉換將托尼奧詮釋得說服力十足,力撐全場。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合唱團1993年成立,如今邁入第19個年頭,合唱團定位為樂團的“附設”,意指常態編組定時訓練,隻可惜合唱團在《醜角》和《鄉村騎士》的表現,有如臨時成軍,整體音量不足也罷,貴為合唱團卻經常“合”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