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後馬克思主義:解構還是僭越?

一、基本內容02

字體:16+-

齊澤克認為征兆是以快感為核心的欲望真實的對應物,是圍繞快感的實體的真正內核構建起來的符號秩序和意指框架,無意識的實在界將在其中現身。但征兆與實在界的關係並不是形式與內容、現象與本質的對應關係,征兆所代表的符號界與實在界存在著深刻的矛盾關係,主體原本的豐富性在極端外在的符號網絡之中被禁欲、肢解和分化,符號界無法提供對實在界的原本再現,恰恰相反,它是對實在界的消解和傷害。經過象征符號係統塑造的主體喪失了原本的真實狀態,主體社會化的完成實際上標誌著它自身的異化和殘缺,顯示了符號結構的短缺和局限性,齊澤克指出:“如果我們要作一個抽象,如果我們要削減不同的主體化模型的全部豐富性,削減在‘主體’經曆其主體位置時所呈現出來的體驗的豐富性,那麽殘存的就隻能是一個要用這種豐富性來填補的空位;這一原初的空隙,符號結構的這一短缺,就是主體,就是能指的主體。因此主體是要與主體化的結果嚴格對立的事物:主體化所掩飾的事物並非前主體或超主體的書寫過程,而是結構中的短缺,這種短缺就是主體。”[28]齊澤克沿用拉康的說法,把主體稱為能指的主體,即隻是象征界中符號的音響形象等感性特征,內在卻是短缺和空無的,但原初的欲望驅使人尋求失去的豐富性和真實性,形成人心靈深處實在界與符號界的對抗,是人行為的內在驅動力,如齊澤克指出的:“實在界即惰性呈現、實證性的豐富性,實在界中什麽都不缺少——即是說,短缺僅僅是由符號化引入的;短缺是引入了空隙的能指,是實在界中的缺席。但與此同時,實在界本質上又是處於符號秩序中間的一個洞穴、缺口和開口——它是這樣的短缺,符號秩序正是圍繞著它被構建起來的。實在界作為出發點、根基,它是沒有短缺的實證性的豐滿性;與此相反,作為符號化的產物和剩餘,實在界是由符號結構所創造和環繞的空隙和空無。”[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