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曆史發展規律是社會曆史發展過程中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同時又製約著人們的活動,決定曆史進程的客觀必然性,它體現的是曆史過程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麵之間的本質聯係。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以實踐為根本出發點和基礎,以人類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為曆史的基本內容,對社會曆史發展規律進行了深入的探索。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曆史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曆史過程,有其內在的客觀規律性。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決定社會曆史的發展,推動社會結構變遷、社會製度變革以及社會形態由低級向高級的轉換。就其實質而言,社會曆史規律就是人們的活動規律,是“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1]然而,後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曆史規律理論提出了質疑,主張以偶然性邏輯、社會進化理論、社會形態理論等取而代之。
(一)偶然性邏輯
拉克勞和墨菲認為,在社會曆史領域,沒有任何規律可循,社會曆史的發展是非決定論的。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不過是馬克思主義所製造的一個神話,事實上根本不存在。世界是由偶然性、不確定性和可能性所支配的,曆史的發展不受任何客觀規律的支配。社會曆史隻是一種隨機建構的過程,不存在社會曆史發展過程的客觀的必然性邏輯,無規則、無秩序、無中心才是世界的本來麵目。強調“偶然性”,藐視“必然性”,這就是拉克勞和墨菲的曆史觀的基本態度。
在拉克勞和墨菲的社會曆史觀中,不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決定社會曆史的發展,也不能把社會曆史的發展過程簡單地歸結為生產力的發展。對此,拉克勞和墨菲指出,若以政治、經濟來剖析市民社會,這隻能意味著存在著特殊的邏輯——生產力發展的邏輯——它構成了曆史發展的本質。然而事實上,他們並不讚同這一觀點,他們認為曆史的發展不受任何客觀規律的支配,因而是無法理性地加以把握的。在《領導權與社會主義的策略》一書中,拉克勞和墨菲開篇就指出:“麵對那種把社會曆史當成理智上可以把握的、圍繞概念化規律可以解釋的總體這一經典馬克思主義理性主義,領導權的邏輯從一開始就扮演了補充和偶然作用的角色,要求在本質和形態學有效性不受任何懷疑的進化典型中引進事態的不平衡(本書的中心任務之一是確定這一特殊的偶然性邏輯)。”[2]同樣還是在《領導權與社會主義的策略》這本書中,拉克勞和墨菲又指出“從列寧到葛蘭西,當這一概念(領導權)的應用領域逐漸拓寬時,偶然的表達領域也擴大了,而且那個一直作為馬克思主義基石的‘曆史必然性’範疇退回到理論地平線上。”[3]拉克勞在《我們時代革命的新反思》一書中也指出,“社會是完全偶然的(並不因此遵守任何內在規律)。”[4]拉克勞甚至斷言,“那種認為曆史運動的最終發展規律不是由人類的意識觀念變化所決定的,而是由每一個曆史階段中生產力發展與現存的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所決定的論斷,對事物並沒有絲毫的改變。”[5]他之所以這樣斷言,是因為在他看來,社會曆史隻不過是一係列偶然事件的集合體,充滿偶然性和隨意性,不遵守任何內在規律。“如果在激進民主的傳統概念中,社會的透明是實現徹底解放的條件,那麽我現在說的正好相反;這隻是說社會是完全偶然的(並不因此遵守任何內在規律),即社會有同等規模的行為主體,行為主體自身是曆史的、偶然的、會犯錯的。”[6]社會曆史隻是由任意的各種偶然性事件構成的,因此,社會曆史的發展隻能由偶然性邏輯支配。這樣,拉克勞和墨菲完全顛倒了偶然性與必然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