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問題是社會曆史觀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曆史是人創造的,因而社會曆史發展的主體是人,在階級社會,作為“集體主體”的階級是社會曆史發展的主體。對於資本主義社會而言,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是兩大對立階級,而革命的主體無疑是工人階級。然而,後馬克思主義徹底拋棄了傳統馬克思主義的主體理論。在後馬克思主義者的視野中,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工人階級已經邊緣化了,其主體立場已經碎片化了,因而,工人階級已經不具備革命潛力。在反抗資本主義的鬥爭中,相對於其他鬥爭力量而言,工人階級已經喪失了優先地位。所以,後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的主體理論現在已經過時了,完全不適用於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者應當徹底拋棄階級政治,告別工人階級,走向一種後階級、後馬克思主義的民主政治。
(一)否定傳統主體——階級主體
階級是馬克思主義分析社會的一個重要概念。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首先是一個經濟範疇,那些處於相同的經濟地位並具有相同的客觀利益的人群結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統一的力量,就構成一個階級,階級是社會曆史發展的主體。馬克思說:“我的新貢獻就是證明了以下幾點:①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曆史階段相聯係;②階級鬥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③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的過渡。”[1]因此馬克思主義非常重視階級和階級鬥爭的重要作用。
作為左翼後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詹姆遜堅信,隻要資本存在,資本擴張的邏輯存在,階級、生產方式、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等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範疇就依然有效。所以詹姆遜承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概念,並承認階級的存在是社會現實,但是他強調必須把階級概念放在相互關係之中來理解。“每個階級都是既同其他階級相聯係,又同其他階級相拒斥的一種方式”,[2]“每個階級在其自身存在中都包含著所有其他階級的存在,因為它用它們來界定自身”。[3]例如資產階級就把自己同時界定為非貴族和非工人。同時詹姆遜還主張曆史地看待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概念,他指出:“對一個階級的界定,既可以通過它與同時代其他階級的對抗關係,也可以通過它在曆史過程中的地位,通過它參與曆史演化中的一個特定的和確定的階段。”[4]由於階級本身有其上升和衰落的過程,因此在階級分析中,必須持一種發展變化的觀點。詹姆遜認為,在今天這個消費社會裏,階級矛盾和階級衝突不再像馬克思那個時代那樣激烈、尖銳,階級的存在方式也非常複雜,因此,不存在界線分明的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