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後馬克思主義:解構還是僭越?

三、終結與超越:後馬克思主義者對新霸權主體的表達

字體:16+-

凱恩斯的福利國家的出現以及大眾文化和媒體的激增,資本主義關係向個人生活領域和社會生活領域的延伸,使社會關係日益政治化,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新的社會運動,這些運動表明了社會領域及其對抗形式的複雜性。針對各種新的形式和20世紀60年代左派鬥爭失敗的教訓,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力圖發展一種新的激進政治,這些人試圖把女性主義同後現代理論、差異與激進政治認同等結合起來,致力於重建一種新型的意識形態理論。

我們主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幾位後馬克思主義者如拉克勞和墨菲、齊澤克、詹姆遜、巴特勒,著重勾畫他們新霸權理論中的權力主體被消解和被重構的過程。這些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基於對新社會運動多種鬥爭形式的反思,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社會鬥爭不僅僅是傳統馬克思主義強調的階級鬥爭,還存在著諸如少數派、性別、意識形態等文化和日常生活領域的鬥爭,這些鬥爭形式在社會中同樣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使這些鬥爭形式存在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是鬥爭主體的存在。後馬克思主義者消解了本質主義意義上的主體,以霸權的主體取代了傳統意義上的主體,主張重視不同個體、群體等主體立場間的差異性,認為霸權主體通過主體間“認同”的方式被重新建構後,實現了對原有主體的超越。

(一)拉克勞和墨菲多元化的“文化霸權”主體

拉克勞和墨菲對傳統主體的地位進行消解的目的是推翻原有的以“階級性”為依據的社會劃分法,他們認為原有的以“階級性”為依據的社會劃分法與當前資本主義社會的現狀是不相適宜的,當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中間和過渡階層的出現,已經無法用經濟地位區分人們的身份和對人們的身份進行精心定位。他們還認為當前的社會現實表現出個人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的個體主義化的傾向,這種傾向使人們在社會鬥爭中的主觀認同感日益突出,要想把人們的這種個體化的主觀意誌等因素都考慮在內就必須建立一個新的主體,因此拉克勞和墨菲提出了自己的“文化霸權”主體。拉克勞和墨菲首先對傳統馬克思主義階級主體進行解構,對“工人階級”的概念進行解構,實質上也就是對本質主義的社會關係進行解構,用霸權主體取代了原有的階級主體,目的是確立新的多元的主體。拉克勞和墨菲通過對傳統階級概念的錯誤性消解,使資本主義社會各種身份的群體退出階級範式,從而多元化的“文化霸權”主體得以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