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後馬克思主義:解構還是僭越?

二、新霸權是傳統霸權思想的繼承

字體:16+-

後馬克思主義新霸權理論的出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其繼承和吸收了許多理論家的觀點: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者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法蘭克福學派關於文化意識形態的批判理論、結構主義的意識形態國家霸權思想。

(一)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

葛蘭西是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他首開了關於文化革命思想的先河,並最早提出“文化領導權”概念。葛蘭西把具體的意識形態確立其主導權的建構過程稱之為“文化領導權”。

1.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的內容

“文化領導權”概念是在此意義上被使用:道德上、思想上、知識上的領導權。葛蘭西把資本主義社會的上層建築分為“市民社會”“政治社會”或國家:“市民社會”由政黨、工會、教會、學校、學術文化團體和各種新聞媒介構成;“政治社會”或國家則是由暴力機構構成。“文化領導權”概念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是“市民社會”的存在。“文化領導權”首要的是一個爭奪領導“權”的問題,是你的領導能否被接受,能否合法化的問題,因此統治階級或統治集團就需要通過贏得被統治人民的同意來獲得統治的合法權。但是文化領導“權”的爭奪並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簡單的灌輸和強加,而是雙方談判或協商的結果。在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裏,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建立了較高的民主係統,可以抵製各種侵襲,包括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在這種情況下,無產階級隻能采取“陣地戰”的方式,逐步掌握意識形態的文化領導權,最後使用暴力革命奪取政權。可見,“文化領導權”建立的最終目的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必要條件。無產階級革命的直接目標並不是奪取國家領導權,而是先在市民社會的各個領域逐步破壞資產階級在文化、意識形態上的領導權,然後取而代之。傳遞文化領導權的是“知識分子”(不是單純掌握知識的人,而是掌握了知識財富並在一定社會結構中參與領導上層建築的人)[1]其具有經濟性和團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