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管鍵琴家、管風琴家、指揮家古斯塔夫·萊昂哈特(Gustav Leonhardt)現年80歲,它是20世紀下半葉舉足輕重的音樂家,也是60年代發軔於荷蘭的巴洛克革命運動的核心人物。聖徒一樣的他,甘願用自己演奏的收入,來補貼自己的樂隊,補貼自己的音樂家們,補貼巴洛克音樂事業。苦行僧一樣的他,繼承了諾貝爾獎得主、巴赫管風琴大師施瓦茨博士的精神,某種程度上他是離巴赫最近的人。年暮的他幾乎不再出現在西歐以外的音樂會上,每年寥寥可數的幾場演出因為音響效果的關係也並不安排在容量巨大的音樂廳,每次都是幾百人的小規模,但如同聆聽天籟的體驗,卻讓所有人為之癡迷。
我有幸曾在高等音樂學院旁音樂城的小演奏廳中聽老人家彈奏整場巴赫。或許他已經不再有最頂峰時的技巧,但返樸歸真的意境卻是晚輩如平諾克等所無法企及的。下午的音樂會,老人家穿著格子西裝,微微弓著背,簡單,沒有一點花哨,這場麵就好像家裏客廳的音樂下午茶。他的演奏也同樣質樸,連裝飾音都極簡單,結構極整齊,音色如鋼琴上的肯普夫,讓人忘卻樂器之聲色。
回到家中,看前日報紙上大師最新的訪談,一時手癢,兼覺得這篇訪談真正言之有物,隨手譯出。
這篇采訪裏,他謙虛、真摯並坦率地暢談了他對巴赫音樂的理解和認識,並回答了關於他演繹方式的問題。
JL(記者名字縮寫):您對巴赫音樂最早的印象是什麽?
萊昂哈特(以下簡稱GL):我不記得具體精確到哪一年……我當時還是個孩子,在父母身邊。他們都不是搞音樂的,但家裏有巴赫。特別是我父親,他當時是荷蘭巴赫協會的成員,於是每年都帶我到一個很美的教堂去聽《馬太受難曲》和《B小調彌撒》。我的人生就此打上了巴赫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