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康塔塔,這個世界上最權威的詮釋者數來數去就那麽幾個。弗拉芒人赫勒威荷久負盛名,和薩瓦爾一樣,他也先後創建了許多支樂團,分別詮釋不同類型和風格的作品。最早的親兵就是根特聲樂合奏團—根特也是這位古樂大師的出生地。
耶穌降臨節(Advent)康塔塔音樂會在巴黎著名的聖·奧赫(Saint Hoch)教堂舉行。這座教堂被稱為“藝術家的教堂”,安德烈·勒·諾特爾就葬在這裏。教堂在市中心的聖·奧諾雷(Saint Honoré)大街,距離歌劇院和盧浮宮都不遠。這裏還有一個有趣的掌故:柏遼茲年輕的時候曾經在這裏組織過自己作品的第一次演出,以慘敗而收場。看來“藝術家的教堂”也並不總是庇佑真正的藝術家。
遺憾的是教堂的聲音效果不是很好。赫勒威荷每個聲部用了三到四名歌手,並且包含獨唱在內。如果在錄音室裏,自然沒有問題,可是在這樣一個教堂裏,聲音未免單薄。2007年庫伊肯曾安排了獨唱陣容,亦即樂器和人聲均隻有獨唱(奏),以營造出最清澈的織體。然而像這麽大的教堂,聲音發散得很厲害(由此至少可以看出當年柏遼茲失敗的部分原因)。赫勒威荷的獨唱歌手們也很古怪,男高音獨唱時會跑到前麵來,別的三位都待在後麵不動。合唱的位置,從左到右依次是女高音、男低音、假聲男高音和男高音。
演繹方麵,赫勒威荷當天部分段落速度奇快無比,如BWV.36第一首的速度簡直就像趕火車,真讓我大吃一驚。我開始想,如果換成一個音響效果很好的音樂廳或者劇場,演出效果是否會更好?然而假設是很難的。首先,好劇場會導致演出成本大幅上升。其次,這樣也必然會導致失去其相應的氛圍。盡管音響糟糕,在聖·奧赫教堂裏,聽眾卻都非常出色和投入。這裏有他已經形成的觀眾群,每年每季都會來赴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