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和諧世界理論與中國外交觀念創新研究

第一節 人類追求世界和諧的理想信念與實踐活動

字體:16+-

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的落後不斷衍生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鬥爭,使人第一次出現了自身的異化。從人的本質出發,人在自身發展中萌生並不斷發展了要求和諧的意願並將這一意願轉化為實踐活動。這種對和諧的追求不斷發展,並成為當代世界追求和諧的思想淵源和悠久傳統。

一、世界和諧是古代樸素理想目標的核心內容

1.古代西方世界和諧的樸素理想

在西方,世界和諧的理念源自早期思想家對善和正義的美好追求和邏輯推演。

西方闡述世界和諧理念的學者,首推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他在《理想國》中謀劃了以“善理念”為思想基礎、邏輯起點、最高目標的和諧願景。他認為:“隻有遵循善理念的指引,才能認識真理,而善理念本身,正是理性認識的終極、最高對象、最高的真理。”[1]因此,建立在他的善理念之下的和諧社會才有實現的可能,因為柏拉圖善的理念的核心又是正義,正義就是至善。據此,柏拉圖認為根據他的正義觀建立的“理想國”,必將是一個和諧安定的社會。如果人人能按照他的正義觀的要求“必須在國家裏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2]而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話,就能建立起他所謂的和諧安定的“理想國”。

柏拉圖之後,斯多葛派哲學家芝諾則將世界作為理性主宰的統一整體,反對把人類分為希臘人與野蠻人,主張四海之內皆兄弟,人人都是世界的公民,沒有種族、地域、等級的差別,形成了最初的世界主義思想。

歐洲中世紀時期,世界和諧的理念被籠罩在宗教神學的神秘麵紗之下,使古代樸素的和諧世界理想成為籠罩在歐洲中心主義主導下的世界主義闡述。基督教早期教父克雷芒、奧古斯丁等人提出的複興論、普救論等就是宗教世界主義的萌芽,其要旨是上帝對全人類實施的惠澤是普世性的,不再是一地一隅、一種一族。他們關於“基督教的教贖普及全人類”的理念,特別是奧古斯丁關於“曆史的終極是‘上帝之國’在人間實現”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總之,古代西方樸素的和諧理想,既是出於理性的願景,又與建立歐洲中心地位相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