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被小刀會占領已經成為一個不能改變的事實,江浙漕糧由上海出運的計劃無指望。戶部便谘文浙撫,希望浙漕能改由乍浦或是其他海口出運。因浙江遲遲未就起運港口之事谘複,清廷急不可耐,又在十月二十八日以五百裏寄諭,嚴令黃宗漢等人要盡快將出海口一事辦妥,不得借任何軍務為托詞,貽誤海運時機。直到此時,清廷還幻想著上海能順利地奪回來,所以寫道:“如上海即日克複,則江浙海運漕糧自可循照舊章辦理。”可惜天不遂人願。
既然上海指望不上,那麽選哪裏作為新的出海口呢?黃宗漢奏稱,他已經派糧道周起濱、嘉興知縣楊裕深前往乍浦調查,如果該處可行,寧波商船自必樂從。可惜乍浦的運糧環境並不好,海口有鐵板沙,大船難以停泊。內河窄狹,盤壩腳力需增加經費。靠近上海,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糧入賊口”的局麵。尤其重要的是,乍浦閩廣人數眾多,“猝然內應,防不勝防”。為確保漕糧海運安全,“凡人力做得到者,不惜費為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考慮不惜以乍浦之南、“轉運愈艱”的寧波港為出海口,但是寧波的情況的確難以擔當漕運大任。浙江派員與上海船商接洽,船商們一直推脫,認為羊山以南暗礁疊出,容易擱淺,寧願不運漕糧也不願意以船犯險。這樣一來,杭州灣以南各口已無考慮餘地。
黃宗漢繼續命屬員探查,得知江蘇寶山縣蘊草浜河麵深闊,沙衛各船皆泊於此;太倉州所屬瀏河口,本係海運故道,因泥沙淤積而改道,近年來沙淤的情況有所減輕,沙船六七百石者皆可收泊,千石以上則可用小船過載,均堪起運漕糧。黃宗漢聞訊大喜過望,於十月間飛函兩江總督怡良及江蘇藩司陳啟邁,要求確查。經過綜合考慮之後,瀏河口成為了代替上海的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