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家的科學:倫敦科學博物館的曆史透視

第八章 展覽科學:科學博物館展陳理念的轉變

字體:16+-

安德魯·內厄姆

一成不變的展陳方式

1910年,童年時期的小說家和飛機設計師內維爾·舒特(Nevil Shute)逃課離開學校,花了額外1便士乘坐地鐵到達科學博物館,這個11歲的孩子在這裏發現:

這個奇妙的地方,有原始動力機車,有斯蒂芬森發明的火箭以及大量放置在玻璃容器裏的各種模型。按一下按鈕,有的模型會依靠壓縮空氣運轉。這裏還有蒸汽錘、織布機汽車、輪船發動機等模型。最重要的是這裏還有飛機模型,接下來的10天“我”一直沉浸在這個玻璃仙境中,仔細遊覽……[1]

在舒特的職業生涯中,他先是成了維氏飛艇R100的設計師,後來又創辦了航空速遞有限公司。他成才的過程從一開始就受益於由科學博物館和科技展覽相結合所帶來的教育。然而,在之後所參觀的一些博物館中,舒特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許多展品在展示風格、內容、方法等方麵上都差不多,很少有創新,大多仍然是模仿50年前第一代策展人或者科學博物館管理者提出的方案——設置一些新的展覽館,融入機械、容器、模型和標簽等元素。

這些簡單卻吸引人的展覽中的視覺信息(現在稱之為敘事內容),不僅反映了科學博物館的創始人、顧問和策展人遠大的雄心壯誌,而且表達了他們對於學科的本質以及科學工業博物館本身的看法。就其自身而言,這種展覽形式一成不變的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是非常卓越的。但是,在舒特童年時期參觀科學博物館之後的20年裏,科學博物館中幾乎看不到技術的變化和改進,直至20世紀30年代進行了一些試探性的探索。從那時起到20世紀50年代,創新性實踐呈現出了增長的趨勢。

今天,策展人和解說員都意識到,在某種意義上,他們的工作是“出版”或“生產”創意產品(這裏說創意產品是為了對比報紙和電視)。相比其他的一些創作形式,永久展覽或者專題展覽所展示的信息可能會更快速地傳達出來,與此同時一些解釋性和技術性的選擇也會被有意識地做出。尤其是對敘述起輔助作用的設計,被局部地應用於表格、插圖、展覽和案例中,也被整體地(如果可以的話)應用於控製和改造整個空間,以達到循環的效果。這不僅包括觀眾參觀展品的順序,也包括觀眾感知展覽的方式和展覽的整體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