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魯尼
導論
偉大的博物館是實體的象征,是文明的體現。它們蘊含著我們的成就,並成為我們的成就。它們是我們用來體現世界的有形影像。它們是時間機器:我們的文化被保存,並被投向暫時遙遠的時空。甚至在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科學博物館建造之前,南肯辛頓博物館的價值已經很明晰:博物館建築物作為人類科技文化的燈塔照耀著其他文化。威爾斯在他偉大的早期小說《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中描述了時空旅行者穿越到了802701年,那時人類文明已經終結,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毫無前景的兩極分化的時代,這種分化發生在受技術影響的地下生物摩洛克斯族與頹廢而懶散的埃羅伊人之間。[1]小說的核心象征是“綠瓷宮殿”,包含恐龍和化石、機器和火柴,這些是時空旅行者與自己文化唯一的有形鏈接:“顯然,我們處在近代南肯辛頓廢墟中!它原本是人類對抗自然的建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被無情地送回土壤中,變成廢墟。”
1895年,在南肯辛頓皇家科學學院完成8年學習後,威爾斯發出了呐喊。這篇文章的核心是:有多少科學博物館建築與常設展廳是它的建造者與使用者精心計劃的結果?多少是因外部力量而形成的?科學博物館的館長和員工一直以來都知道在創建、展示和維護實物現狀與地位的過程中磚和砂漿的力量。科學博物館建築大廈被長久規劃並進行詳細設計。然而結果很少符合它的初衷,正如現實世界往往隨著時間與理論發生碰撞一樣。如果建築大廈塑造了訪問對象,誰的願景將被清晰表述?多久前與之相關?
1936年的一次訪問:東樓的“電氣照明”展
1936年12月15日,娛樂記者在《泰晤士報》上呼籲媒體為科學博物館推出的一個新的名為“電氣照明”的臨時展覽做宣傳。它在展覽路的主入口舉行。這場展覽特意以一種互動展覽的方式來推廣工業和技術的最新產品。正如核物理學家盧瑟福爵士的開幕致辭,該展覽“不僅會激發科學家的興趣,而且還會激起每個男人、女人和孩子的興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