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家的科學:倫敦科學博物館的曆史透視

第四章 雄心和焦慮:科學博物館(1950—1983年)

字體:16+-

斯考特·安東尼

從戰後參觀人數來看,科學博物館的受歡迎程度是毋庸置疑的。1950—1983年,觀眾數量從每年不到一百萬增加到每年超過五百萬。南肯辛頓博物館的藏品大幅增長,增長幅度讓人難以置信。此外,兩個新的區域中心也成功建成。但與此同時,這也是一個榮耀與焦慮並存的時期。每位科學博物館的館長都必須處理隨之而來的各種問題:應該怎樣把科學呈現給公眾?出於什麽目的呈現?科學博物館應該對過去的研究報以多大的關注?科學博物館是否應該支持新的科技?科學博物館在教育方麵應該處於何種角色?它應該怎樣被正規化?這段時間的困惑就像科技的進步速度一樣與日俱增。

英國展覽節(1951年)

舉辦英國展覽節是為了給科學博物館新的推動力,讓科學博物館從戰後的低迷狀態走出來,以獲得長遠的發展。對於新館長舍伍德·泰勒來說,該展覽節在用新的展覽手法激發公眾興趣方麵非常有用。英國展覽節大量借鑒巴黎探索宮(the Palais de la Decouverte in Paris)已用的方法,展出的許多展品都是模型而不是曆史實物,主要用更容易理解的故事來展示展品之間的聯係,而展品的標簽處於次要地位。展覽不是為了科學人員或者專業科技人員設計的。策展人伊恩·考克斯(Ian Cox)解釋道:“它的目標觀眾是那些普通大眾。雖然他們並沒有接受過特別的科學訓練,但對科學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1]倫敦運輸局的《龐奇》(Punch)和《倫敦新聞畫報》(London Illustrated News)是眾多給予考克斯外部群體支持的代表,它們提供給考克斯從漫畫到立體攝影的各種需求。像20世紀末“科技中心”的先驅一樣,科學展展示了舍伍德·泰勒的特色展覽方式。就像舍伍德·泰勒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