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虛假意識:操縱與抵製
(一)文化工業
“意識形態”這個詞是特拉西在1796年提出的,用以描述觀念的科學——就是使人們認識到自己的偏見和成見的學科。意識形態這一概念被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一書中使用,意在反對那種認為人們的思想觀念可以脫離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關係單獨發展成型的看法。從這個角度說,意識形態是被某一社會集團的利益所決定的,它通常會對其他集團的利益造成某種損害。馬克思認為意識形態歪曲了現實,掩蓋了曆史過程中的真實矛盾,顛倒了社會的真實關係。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概念是否定性的。
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也是一種意識形態批判,這主要見於霍克海默和阿道爾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中。像馬克思一樣,他們把意識形態看做對現實的顛倒、歪曲或掩蓋,看做“虛假意識”。法蘭克福學派意識形態批判的主要對象是文化工業,即電影、電視、雜誌、音樂、廣告等文化或藝術領域。在他們看來,這些與資本主義生產融為一體的文化產業發揮著意識形態的功能,維護了資本主義的統治。文化工業通過一種商業的意識形態即可以征服所有事物的市場邏輯來控製消費者和麻痹其思維,宣告他們無限拖延下去的命運:“文化工業不斷地在向消費者許諾,又不斷地在欺騙消費者。它許諾說,要用情節和表演使人們快樂,而這個承諾卻從沒有兌現;實際上,所有的諾言都不過是一種幻覺。”[1]
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探討的是一種對抗性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是怎樣被抽掉了其中“否定性”和“批評性”力量,被納入到商品消費中去。因此,“不要指望觀眾能獨立思考:產品規定了每一個反應,這種規定並不是通過自然結構,而是通過符號作出的,因為人們一旦進行了反思,這種結構就會瓦解掉。文化工業真是煞費了苦心,它將所有需要思考的邏輯都割斷了。”[2]這種意識形態是腐敗的和操縱性的,它鞏固了市場和商品拜物教的統治。它使人順從和麻木,強迫人們普遍接受資本主義秩序。對阿道爾諾等來說,文化工業強行灌輸給人類的關於秩序的各種概念,始終是關於現狀的各種概念。文化工業的意識形態使遵從代替了自覺,這種遵從的趨向,不容許對現存社會秩序有任何偏離或反對,也不容許對現存社會秩序有其他的看法。異常的、相反的、其他的思想方式和行動方式已變得日益不可想象,因為文化工業的力量被擴大到了對民眾頭腦的支配。文化工業經營各種謊言而不是真理,經營各種虛假需求和虛假解決辦法而不是真實需求和現實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