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告文化學

第一節 先鋒與媚俗的聯姻

字體:16+-

一、向著聯姻前進:先鋒派與媚俗派

(一)先鋒派的內在矛盾

早期現代主義藝術家素有“先鋒派”(也譯作“前衛”)之稱,這意味著他們走在藝術和社會進步的最前端。“先鋒”這個詞最早是作為軍事用語出現的,19世紀20年代以後,由聖西門主義者轉用於政治領域,喻指帶領社會大眾往前走的政治活動家。19世紀60年代,波德萊爾使用“先鋒文人”的說法,開始把“先鋒”的標簽引入文學領域。直到20世紀初,“先鋒”一詞才在藝術評論界比較確認地通用。

“先鋒派”一般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等,這場聲勢浩大的先鋒派藝術運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逐漸宣告結束。但是先鋒派新新不已的邏輯仍然支配著現代主義藝術,先鋒精神一直在延續。作為一個藝術概念,先鋒派已經變得足夠寬泛,對過去的拒斥和對新事物的崇拜決定了其美學綱領,由於能夠將所有反傳統的“美學極端主義”歸入其範疇,先鋒派成為20世紀文學藝術批評中的一個重要術語。

作為一個文化概念,先鋒派的“內在矛盾”是波德萊爾在19世紀60年代就已經覺察到的。他在筆記中明確表達了對於“文學先鋒派”的極度蔑視,這主要是因為他感受到了先鋒派所帶有的矛盾:不遵從主義被還原成一種軍事紀律,或者更糟,被還原成一種畜群式的服從。波德萊爾對於先鋒派的評說有一種強烈的譏諷性質:“論法國人對於軍事隱喻的熱烈偏好。在這個國家每個隱喻都長有八字須。文學的軍事學派,駐守堡壘,高舉旗幟……更多的軍事隱喻:戰鬥的詩人、先鋒派文學家。這種喜好軍事隱喻的弱點是一些人的標誌,這些人自己並非軍事家,卻是為紀律而生的——也就是說,是為服從而生的——這些人天生馴順,這些隻能穿著軍裝思考的比利時種馬。”[1]在波德萊爾看來,正是因為先鋒派全麵的不遵從主義滋生了一種新型的服從,雖然這種新型服從是搗毀偶像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