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光影的詩篇——攝影美

(三)攝影發展的艱辛曆程

字體:16+-

從攝影誕生之日起,人們就開始質疑它是不是一門藝術,即這門新技術能不能成為藝術創作的工具,能不能創製出具有審美功能的藝術作品。這成為攝影誕生所引發的百年難題。

早在1857年,攝影作品就與繪畫、雕塑名作一起在曼徹斯特舉行的“著名造型藝術作品展覽會”上同室展出,攝影的經典之作也被巴黎的盧浮宮、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並展出。盡管許多有識之士對攝影予以支持、驗證、評述,但是,由於傳統習慣、曆史惰性以及理論探討總是落後於藝術實踐等原因,一百多年來,人們對攝影這個有著無限生命力的藝術新生兒的懷疑、質詢、輕視、貶抑之聲不絕於耳。下麵我們就對攝影的這一曆程做一次簡短的回顧。

19世紀唯美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說:“攝影真是巧奪天工,我很希望能畫到這樣逼真。”然而,可能任何畫家也辦不到,另一位畫家德拉羅什則抱怨攝影使“繪畫完蛋了”!版畫家杜米埃爾因人們對攝影的迷戀而感到惱怒,他不相信攝影能成為藝術。他有個攝影家朋友納達爾,原本是作家、畫家,自從1853年從事攝影後便一舉成名,事業如日中天。杜米埃爾便畫了一幅漫畫,畫麵上納達爾正坐在氣球上俯瞰巴黎拍攝,漫畫題名一語雙關:“納達爾先生,請把攝影上升到藝術高度。”可見,對攝影抱懷疑、否定態度的也大有人在。俄國文藝批評家斯達索夫在1856年的《俄羅斯公報》上發表了一篇長達60頁的長篇文章《攝影還是木刻》,在文中他寫道:“木刻是活生生的,傾注著動人的語言,攝影是冷冰冰的,然而是計算得很準確的目錄”,“一百個優秀的雕刻師描繪同一景象會刻畫出一百幅完全不同的木刻;假如也讓一百個優秀的攝影師拍攝同樣一個景象,我們從所有攝影師那裏得到的便是相同的,絕不是各種不同的照片。”他最後得出結論:“藝術世界對於攝影是遙遠而不能達到的,而且它也不應該有達到藝術世界的野心”;法國文學家、美學家丹納在1865—1869年寫的《藝術哲學》裏也認為:“絕沒有人拿攝影與繪畫相提並論”,他甚至把攝影同澆鑄相提並論;我國老一輩美學家們也曾有類似看法:“我們人人知道照片沒有圖畫美,照片沒有藝術的價值”,“相片,隻能抄寫現實界,不能創造理想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