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光影的詩篇——攝影美

(三)新聞攝影的審美

字體:16+-

傳統的新聞價值觀更多地強調內容和信息的傳達,而不是個人的風格,攝影記者因此很難發展自己鮮明的個性。大多數的攝影記者遵循傳統的手法而彼此之間相互仿效,所以他們都願意按照編輯的旨意提供表達上直接、內容上明確的照片。攝影記者在確立自己的風格時,很少偏離傳統的正統新聞攝影,所以大多數報界的從業人員是可以互換的,因為他們信奉相同的攝影和新聞美學。

在傳統的新聞評製標準下,其實也可以產生傑出的作品。刊登在《生活》雜誌的尤金·史密斯的作品,比如《鄉村醫生》、《助產士》都曾啟發了許多攝影師。比爾·埃普裏奇的《注射地》至今仍被看做是描繪毒品對人類造成嚴重後果的有開創意義的力作。布賴恩·蘭克因曼有感召力地表現了一對孩子出生時的父母而獲得普利策獎。而普利策獎的另一得主安東尼·蘇奧則拍出了震驚人的埃塞俄比亞饑荒的紀實照片。

圖6-19 《越南順壓》 唐·麥卡琳 攝

其實很多觀察和拍攝的方法是可行的。英國攝影師比爾·布蘭特認為,新聞攝影作為傳播的一部分才剛剛起步,一切都應該被嚐試,而且要敢於去嚐試、去夢想、去冒險、去震驚世界,這是向敢於拋棄傳統的攝影記者的挑戰。

關於當代戰爭的紀實照片已經告訴我們,新聞攝影記者是多麽缺乏想象力並且手法陳舊。每場戰爭的地點可能不同,但照片卻是一樣的。“在戰場上”已經不能滿足這個充滿各種畫麵,視覺上無比複雜的世界了,也許攝影師們可以比隻拍戰場上的屍體做得更多。自“越戰”以來,觀眾對於每天電視上出現的大屠殺場麵已不再感到震驚(如圖6-19)。

對於新聞攝影的不同審美觀,這裏選擇兩張主題類似的照片來理解。一張是尤金·史密斯的《助產士》,另一張是羅伯特·弗蘭克的《黑人保姆與白人孩子》。這兩張照片都是1950年攝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盡管兩張照片的主題——黑人婦女與白人孩子之間的關係相同,所反映的社會背景卻不相同。史密斯的《助產士》描述了黑人護士莫德·卡倫在南卡羅來納方圓400英裏的鄉下護理了一萬多名病人的故事,曾在《生活》雜誌上刊登。弗蘭克的照片描述了查爾斯頓一個黑人保姆和她的白人小主人,收在弗蘭克的《美國人》一書裏。兩張照片最大的不同是其表現手法。弗蘭克用浪漫的手法直接描述了種族不平等與種族隔離下一個黑人與白人之間的故事。這是他在旅行中遇到使他感動的平常小事時拍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