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圖像藝術的史前時期,先民以還不太發達的頭顱、不太靈巧的手、不很鋒利的石具,琢磨出的第一批圖像是以自然為題材一樣,機械時代攝影圖像向著本體的探索,也是以自然,以人對自然的觀察、領悟、發現和崇敬為起點。“回歸自然”的愛默生、“直接攝影”的埃文斯、純粹派的威斯頓,以及“區域曝光”的亞當斯,都是以之為起點和落腳點。
攝影圖像更具本質意義和人文意義的是用照相機對準了人,是對人的生存狀態、生活環境和終極理想的關注。攝影家們是一批悲天憫人、疾惡如仇的人,是一些大智大勇、執著於理想追求的人。他們把紀實攝影擴展到社會人文題材,充分發揮了攝影的本體性特點,創造了光彩奪目、震撼人類靈魂和心魄的偉大作品,把紀實攝影推向文化的巔峰、藝術的極致。
照片拍得好,還要靠攝影者作為主體的理性思維力量的指導。社會紀實攝影家是懷著一種什麽樣的思想感情進行工作的呢?尤金·史密斯曾說:“作為一個新聞紀實攝影家和自我表現的藝術創作者,我們心中常有無法休止的最痛苦的衝突。作品不單是揭露事件,也蘊藏和反映了作者的內在的誠摯感情。”史密斯的一生是社會紀實攝影家的主體意識和專業能力同生共進的一生。他所采攝完成的一些專題照片,如《西班牙鄉村》、《鄉村醫生》、《助產士》、《水俁》,被視為經典之作。
圖6-7 《諾曼底登陸》 卡帕 攝
像這樣的傑出人物,在社會紀實攝影界比比皆是。像匈牙利裔的羅伯特·卡帕從1930年柏林大學出來後就從事新聞攝影,采訪過五次大的戰爭。如西班牙內戰、日本侵華戰爭、歐洲各國反法西斯戰爭、“二戰”後的以色列戰爭、越南戰爭,最後於1954年5月25日在越南戰場觸雷身亡。其崇高目的,如他自己所說:“照相機本身並不能阻止戰爭,但照相機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戰爭、阻止戰爭。”他的作品《西班牙共和戰士之死》(如圖6-7、如圖6-8、圖6-9)《越南的慘劇》等成為不朽的史詩式戰爭攝影作品。瑞士攝影家威勒·比索夫以慈悲的胸懷、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出色的藝術修養拍攝“二戰”、朝鮮戰爭、印度大饑荒、日本戰後社會和南美動**,於1954年在安第斯山因汽車墜岩身亡。波蘭著名攝影家戴維·西摩在巴黎大學參加攝影行列,其本人雖有悲觀主義傾向,但他的攝影作品卻感情洋溢,充滿人類之愛。1956年發生蘇伊士運河爭端中,他在西奈半島采攝時不幸中彈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