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光影的詩篇——攝影美

(八)質感:觸覺你的感知

字體:16+-

作為結構的兄弟,質感通常以光潤和粗糙的程度來表現一個麵的三維空間。突出質感也能像突出結構一樣直接表現主題,使主題變得十分可信。

質感是通過人們搖晃或觸摸物體而感受到的。前一種訴諸視覺,後一種訴諸觸覺。體察一張照片所表現的質感就像試圖安慰一個受到責備的小孩。這個小孩悶悶不樂,老離著你,使你看得到但碰不到他。你是那麽地想撫慰他,好像他就在你的懷裏似的,然而又摸不到,這便是質感的問題。你分明看到了它,所以你覺得能夠接觸它,而實際上你辦不到。

觀察即意味著距離,即在別處,與我們保持一段距離。接觸則意味著關係密切,即就在這裏,在我們身邊。接觸就是你背上的衣服,就是從你手中撒出的錢幣。質感就是接觸,在一張照片上,質感能喚起人們與接觸那種質感相聯係的知覺和感受。當你咬蘋果時,舌尖不僅感覺到了質地,而且還感覺到了它的味道,你的鼻子還嗅到了它的芳香。當你在燦爛陽光下漫步於海灘時,你的雙腳不僅感覺到了沙子的粗糙,而且還會因為它的熱而跳躍。熱、冷、甜、滑、銳、鈍以及其他的感覺都是質感的“密友”。

圖4-39 威斯頓 攝

在英國的《牛津詞典》中,質感的定義是“織物、表皮、外殼、木頭等表麵或實體經觸摸或觀看所得的稠密或疏鬆程度,質地鬆散、精細、粗糙的程度;表皮、岩石、文學作品等構成部分及結構的排列。質感又稱肌理”。

詞典上的定義是人們對質感的理性總結,顯示了人類認識的高度。但是,相比之下,人們進入現代文明社會後,卻逐漸失去了觸感上的感性認識,這是個遺憾。其實,人從繈褓中的嬰兒開始,就是在品嚐食物、觸摸玩具的過程中獲得經驗並成長起來的,隻是到了成年,邏輯思維占據統治地位,觸覺才逐漸失去了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