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裏士多德在《政治學》中認為,“人是政治的動物”。這種政治性也蘊含在建築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堂是凝固的宗教,宮殿則是凝固的政治。在《浮士德》悲劇中,反複出現教堂的景觀,這超越了戲景的意義。教堂成為一種基督教信仰的標誌與象征,教堂也是悲劇情節發展的媒介與契機。在這裏,我們不需要追溯基督教的曆史,也無須考辨教堂的建築曆史,而旨在闡明教堂在《浮士德》中的宗教意義與政治意義。
然而,我們如何體驗《浮士德》中的大教堂?歌德對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體驗既是美的,又是崇高的。歌德說:
我越多看大教堂的正麵,我最初感到這兒是崇高與快適之美的結合物的印象便越加強和明顯。如果當它的整體呈現在我們的麵前,那個龐然大物不使人驚懼,當我細察它的各部分時,它又不使我們迷惑,那麽它一定實現了一種不自然的、表麵上似不可能的結合,這即是說,一種快適之美一定與之為伴。[5]
有教養的人對教堂的體驗是深層的,充滿想象的各種可能性。無須歌德濃墨重彩,我們可以想象出一個個宗教的儀式景象,諸如洗禮、聖晚餐、懺悔,這些基督教會的聖禮難道不是上帝的恩典。葛麗卿深信上帝的愛,撒旦的任何**無法阻擋她靈魂被純潔的身體所包圍。她的精神與上帝直接相通,分享上帝的福祉。
毫無疑問,教堂作為戲景在整個悲劇中都至關重要。在悲劇第一部中,葛麗卿精神是以教堂來呈現的,或者說,教堂是理解葛麗卿宗教精神的鑰匙,大教堂上演禮拜儀式,葛麗卿身處管風琴的音樂和讚美詩之中。惡靈的出現使得教堂變得陰森逼人,合唱演繹出世界末日的情緒。葛麗卿在教堂的宗教體驗幽深無比,她的祈禱泄露出她高貴與單純的靈魂。葛麗卿的自白道出內心的苦痛與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