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典傳承與博雅教育

字體:16+-

儒學不乏精美的政治設計,但恐怕已不能照搬用於當世:即便“政治儒學”之說能夠成立,也不能說明那就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政治。儒家曾經十分管用的政治理念和具體措施,雖不無借鑒意義,卻無論如何不再鮮活有力竟而可以簡單“克隆”——康有為在現代文明危機開始時就已高瞻遠矚地指出:“夫治國之有法,猶治病之有方也,病變則方亦變。若病既變而仍用舊方,可以增疾。時既變而仍用舊法,可以危國”,[25]又曰:“若引舊法以治近世,是執舊方以醫變症,藥既不對,病必加危”。[26]

國學固有其妙,卻主要不在政體上,否則,國事危矣。憲章文武與師法後王,本來就不矛盾,[27]故孔子法後王而為聖師。康有為清醒地指出“不窮經義而酌古今,考勢變而通中外,是刻舟求劍之愚,非闔辟乾坤之治也。”[28]中西經義當然要窮,古今之變必須斟酌,然則何以窮究考辨?康子曰:“凡強敵之長技,必通曉而摹仿之,凡萬國之美法,必采擇而變行之”,[29]師夷長技未必以製夷,卻足可自強。

張君勱早年即已認識到,中國與西方的政法思想有著根本的區別,本土文明當然有極為重要的價值,但並不能成為未來國家建設的直接依據:

中國近來提出東方文化說者日盛,即吾輩亦以為東方文化自有其價值,不可忽視也。然但就政治就國家之理論言之,則古人之言,絕少可以為新國家建設之憑借者,此國人所當確認者也,唯其然也,除以西方柏拉圖以來之國家論,大昌明於國中外,無他法矣。[30]

國人痛感時局,積極引入西學以求自強,漸而至於“全盤西化”之極端,為了抵抗這種買辦文化,19世紀二三十年代,一幫並不守舊的新派學人大力弘揚東方文化尤其中國傳統思想,開啟了“文化保守主義”的幾代香火。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現代新儒家第一代宗師之一的張君勱卻清醒地認識到,本土資源的價值自不待言,卻不體現在國家政治方麵。換言之,即便昌明西方自柏拉圖以來的國家政體學說,也並不就是在否認傳統文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