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中國文明 (上卷)

第二節 考古發現中的文明曙光

字體:16+-

從人類出現到文明產生,這幾百萬年時間是人類發展史上最為緩慢、曲折、艱難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的絕大部分時間裏,人類的處境,其生存狀態,並不比那些在他周邊活動的野獸為優。不過,正是在這漫長歲月裏的艱辛摸索,人類逐漸取得了三項關鍵性成就,為突破混沌、開創文明準備了最為根本的條件。這三項成就是:第一,人類的體質進化的完成,這在距今四五萬年前,隨著晚期智人的出現而達到圓滿結果,人類成為地球上唯一有著複雜的思維能力並掌握了繁複的語言溝通技巧的物種;第二,人類社會關係網絡的形成,正是這一點使動物界中身型不過中等,無堅牙利爪可恃,無長角厚皮可用的人類能夠利用集體的力量成為這個星球上擁有絕對優勢的物種;第三,人類在漫長的采集狩獵生涯中逐漸積累了豐富的動植物知識,而這些知識,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條件刺激下,有可能使人類突破相沿已久的漁獵采集生活,成為食物生產者,從而最終擺脫動物式的自發生存狀態,變簡單被動地適應環境為積極主動地利用、改造環境。

在地質年代表上,距今1萬年以來的時代,屬於新生代第四紀的全新世。全新世是人類在地球上居於統治地位的時代。與以往任何地質時代都不一樣的是,在全新世,地球的自然狀態被打破,人類的創造物極大地改變了地表景觀;亙古以來的地球上各物種間的關係、相處模式,也因為人類的介入而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這一切的源頭,是開始於距今1萬年左右的農業革命。

大約1萬年前,隨著第四紀最後一次冰期的結束,冰河開始融化、冰川後撤、全球氣候轉暖。歐亞兩洲的冰原地區被森林和草原所取代,在非洲,全球冰期時的多雨氣候轉為幹旱氣候,植被和動物群也隨之發生變化。更新世的不少大型動物滅絕,適於森林草原地區的中小型動物和鳥類增多。氣候的改變導致人類的生活環境發生變化。由於周邊地區變成荒漠,一些地區在短時間內湧入了大量外來人口,如非洲的尼流河穀、近東的河穀丘陵地帶(也許還有中國的黃河流域)。人口劇增必然會加重生存的壓力。這時一些人就轉而尋求更有保障的食物來源,比如,他們會將種子撒播地上,等待它們結出更多的籽食,或者喂養捕獲的幼獸,待其長大後再食用,幫助母獸繁殖、哺育小獸等。最初的農業革命就這樣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