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中國文明 (上卷)

第一節 鐵器時代的到來

字體:16+-

中國早期文明與青銅器的使用大體一致,夏、商、西周都是如此。春秋時期,鐵器開始被使用,到了戰國時代,鐵器的使用越來越普遍。

圖11.1 玉柄鐵劍。西周晚期。1990年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地(虢季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從戰國中期開始,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已大量使用鐵製工具。成書於齊國的《管子》一書的作者就曾認為,不論農業,還是車輛製造和女紅都要有鐵製工具才能進行;沒有鐵器而能成事的,天下沒有。可見鐵器在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中使用的普遍性。孟子曾質問農家代表人物許行的弟子陳相:“許子用釡甑來做飯嗎?用鐵來耕地嗎?”[1]鐵製農具普遍使用,否則不會把它當作不言而喻和無可懷疑的情況來發問。可見,如果有人不用鐵器來耕地就成了反常現象了。

根據考古資料,吳、楚、三晉、兩周地區已有鐵製工具出土,現已發現的屬於春秋後期到戰國初年的鐵製農具有鏟、锛、臿、钁等,手工工具有削、鑿、斧、錘等。在北起今遼寧省,南到廣東省,東到山東省,西到四川省、陝西省的大範圍內,考古學家都發現了戰國中期以後的鐵工具。鐵農具已排斥木、石農具而取得主導地位,有一字形臿、凹字形臿、空首布式鋤、凹字形侈刃鋤、六角梯形方銎鋤、五齒耙、、钁、V字形鐵口犁、鐮等;鐵工具有銎斧、片斧、刀削、鑿等;鐵兵器有劍、戟、矛、鏃等,此外,還有鐵鼎、鐵帶鉤等用具。

鐵器之所以能如此普遍,這與鐵礦的開發和鐵器製造技術的進步是分不開的。

戰國時期,鐵礦開發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據古代文獻記載,這時“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其中有明確地點的產鐵之山共有37座,分布於今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即當時的秦、魏、趙、韓、楚等國,特別是韓、楚、秦三國較多。人們的探礦知識也在進步,文獻記載:“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鐵,此山之見榮也”[2],據說所謂“榮”,指的是礦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