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築不僅構成城市和城市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成為其重要標誌,這一特點一直延續到現代文明。它們往往成為政治權力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宗教祭祀中心,甚至還成為經濟活動中心。
一、宗教建築
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的觀念裏,就像他們自己需要居住在房屋之中一樣,他們城市的保護神也需要居住在房屋裏,於是他們開始為自己城市的保護神建造房屋,以便神居住在他們中間,更好地保護他們。在他們為神建造起的神聖房屋裏,他們供奉起神像,安置了桌子,擺放好貢品,以求得神靈的保佑。此外,他們還建起平台樣的神龕,以便神靈能夠下凡,也使自己的聲音能夠傳遞到天庭。
(一)神廟
迄今在美索不達米亞發現的最古老的神廟是在南部城市埃利都,這座神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五千紀。這座神廟並不大,隻有一個12英尺×15英尺大小的房間。在這座神廟的中央,擺放著一張貢品桌,在牆壁裏設置了一個壁龕作為祭壇或放置神像。
烏魯克文化時期(公元前第四千紀中葉),神廟建築出現了變化。這一時期,神廟建築在一個人造的不規則的山頭上,已達到寬50米、長80米以上的規模,其壁麵有密排數層的拱壁,巨大的“T”形殿堂從十字形甬道出入,四周環繞著側房。廟內有長方形的神壇,壇上有祭壇和一個與爐壁相連的供桌。神廟的外牆粉刷著明亮的白色,因此,人們習慣地稱它為“白廟”。在烏魯克發現的另一座神廟,有半柱式牆垣,建在石砌的地基上。這座神廟用彩色的鑲嵌畫作為裝飾,鑲嵌畫用嵌在建築物上的生磚砌成,並由釘在牆垣上的彩色陶釘加固,這是在美索不達米亞神廟建築中運用彩色鑲嵌的最早範例。
神廟的核心部分是一個長方形殿堂,在一個長邊上開一個門。在殿堂的另一端是一個凸起的磚砌祭壇,它的後麵是放置神像的殿龕。殿堂中部是一個小磚台基,此即為“供桌”。長磚凳靠在牆邊,是用於放置還願像的。殿堂兩旁是側房,其中一個通向平頂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