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文字都有自己獨特的書寫材料、書寫工具和書寫技巧,它們又反過來對文字的發展和應用以及文明的傳播產生著直接影響。
一、泥板
書寫材料和書寫工具的選擇受自然條件、地理環境和人為因素等多方麵的製約。巴比倫尼亞和亞述最早的書寫材料是泥板(蘇美爾語為IM-DUB,阿卡德語為dubbu或tuppu),因為這一地區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即兩河的衝積土壤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種土壤土質好,有黏性。書寫用的筆通常是用蘆葦製成的,即所謂蘆葦筆(tablet stylus),有時也用木材和其他材料製作。兩河流域的這種書寫材料與後來出現的書寫材料,如紙草、羊皮紙、皮革和木材等相比,具有兩大優點:其一是造價低廉,其二是堅固耐用。用火燒烤或用太陽曬幹的泥板非常堅硬,印刻在其上的文字和圖案可以保持長久,很多泥板流傳至今已經曆了幾千年的曆史。在埃及,雖然留下了許多刻在石頭和金屬上的銘文,但它們與記載在紙草或皮革上的文獻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有較大不同,而紙草和皮革文獻的失傳造成了埃及文明的斷層,給埃及學家重建這一人類最早文明之一的努力製造了巨大障礙。相比之下,亞述學家麵臨的困難無疑要小得多,這無疑要歸功於美索不達米亞人獨特的書寫材料。雖然美索不達米亞周圍地區的許多民族,如埃蘭人、波斯人、赫梯人、敘利亞人和巴勒斯坦人,甚至還有較遠的埃及人和克裏特人等,也使用過泥板作為書寫材料,但都隻是零星的,而且是短時期的使用,唯有蘇美爾人、巴比倫人和亞述人的泥板非常普遍,而且保存了4000餘年。
用作書寫材料的泥土必須保持一定的濕度和可塑性,而且表麵要光滑,以便筆能在其上印出字跡和圖案,但泥板不能過分柔軟,否則會粘筆和刻寫者之手。製造一塊泥板的過程大致如下。首先,把泥板弄到一定濕度後,用兩隻手掌搓揉,使之成為想要的形狀,然後將蘆葦筆光滑的一端磨光、磨平,把棱角磨圓。通常情況下泥板太大,無法拿在手上,便要把它放在一個支架上,然後用手壓成型。因此,較小的泥板的正反兩麵都或多或少地有些凸出,而較大的泥板則不同,其上麵為凸麵,而下麵或多或少要平坦一些。如果較大泥板的兩麵都是平麵,那麽它有斷裂的可能,因此其中心部位往往附加一塊小泥板,使原來的泥板變厚、變得更結實,並產生一個凸麵。最後,用一個空模子沿泥板的各邊拖拉,把上麵各邊的棱角磨圓,而靠著支架的下麵由於模子磨不著而仍保持著分明的棱角。在刻字時,書吏通常要先刻平滑的一麵,然後再把泥板翻過來,在凸麵上刻寫;如果先在凸麵上刻寫,當翻過來刻寫平麵時,會擦掉凸麵凸出部分的文字。另外,為便於刻寫小字,有些泥板上麵還覆蓋著一層土質較好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