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競爭力的定量評價
隨著文化競爭時代的來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狀況對該國或地區長期的經濟發展、公眾的參與以及國民或市民的生活質量都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文化指標不再僅僅局限於評估某項文化政策的實施情況,更與國家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競爭能力的提升息息相關。目前,文化競爭力的定量評價體係在城市之間的較量中運用得更為廣泛、成熟。因此,本節將在城市競爭力評價體係範圍內探討文化競爭力指標的選取問題。
城市競爭力的內涵複雜多元,且處在不斷發展中。近年來,關於城市競爭力的比較內容已不僅僅是基礎硬件設施,更包括文化軟實力。以往研究者往往將重點放在社會、經濟層麵討論競爭優勢,在測量指標方麵也以經濟發展及生活品質內容為主,較缺乏文化層麵對城市競爭力的討論,然而城市在文化軟實力上的提升,已普遍被認為是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因素。最近幾年一些國際大都市相繼提出關於建設和鞏固國際文化中心或與此相類似的口號,並在某個特定領域的地位乃至城市吸引力和軟實力等方麵開展的大型調研及國際比較中,均凸顯文化指標,這充分顯示出占領文化製高點已經成為全球各大城市新一輪競爭的首要舉措。
縱觀世界範圍內文化競爭力指標體係構建實踐,各指標體係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所設計采用的文化指標也各不相同,大體上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綜合性較強,主要強調城市文化環境蘊含的豐富人文內涵;另一類主要從經濟角度出發,更為體現文化所帶來的強烈的經濟價值。事實上,在文化指標體係構建時,兩種內容均有交叉,但區別在於側重點不同。
綜合性的文化指標包含文化創造的人力資源要求、文化生產的製度環境要求、傳承文化遺產的積累要求,以及傳播國際影響的效果要求等。[1]文化指標考核點主要集中在文化硬件設施、文化產出、文化參與及消費等方麵。其中硬件設施指標,指地區內擁有的文化設施如劇院、音樂廳、電影院、博物館、圖書館等的人均占有量及其政府投資數額。文化產出指標,主要是指文化產業的產值及其創造的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文化產業就業人數等,它直接體現文化產業在地方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文化參與及消費指標,許多國家開展定期的文化參與狀況調查,收集本地區家庭用於文化、娛樂、體育支出占家庭預算額的比例,每千人購買雜誌數,文化演出參與情況,人均每日觀看電視的時間以及資訊獲取的便捷情況等。總之,力圖通過數據變化掌握文化產業規模、文化設施運作狀況及民眾文化需求等的變化。此外,不同的指標體係通常都會設計一些特色指標,通過考察文化活力、文化開放度與寬容度等來反映城市的製度環境及城市文化輻射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