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的決定性作用日益凸顯。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人力是一種資源,是社會活動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因素。就公共圖書館而言,擁有一支優秀的館員隊伍比擁有一套《四庫全書》重要得多。因而,公共圖書館的管理必須以人為中心,要為館員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質、高凝聚力的員工隊伍,將成為事業成敗的關鍵。
一、管理方式的確定
中國古代的管理,基本上都以人的管理為主,它是任何社會所不可缺少的、內在的固有屬性。管理方式是人的管理的具體應用,它是利用人的需要來規範、引導人的行為的一種手段,是在一定的管理環境中管理主體采取具體管理方法時所依據的原則。美國心理學家埃德加·沙因提出人是複雜的[1],同時具有經濟人、社會人和自我實現人三種屬性,管理者對人的屬性的認識決定著他們采取何種管理方式。
(一)物質刺激型管理方式
在經濟人假設下,管理者認為人是理性的,僅有單純的經濟需要,人的活動是由經濟動機驅使,以追求個人利益為目標。相應的,管理者主要采取物質刺激型管理方式,即圍繞滿足人的經濟動機,依據勞動者的行為結果,給予不同數量的物資獎勵以滿足勞動者的物質需要,用經濟刺激手段來加強對員工的管理,並且通過嚴格的製度管理來指揮與控製員工的非理性因素(情感)對工作的影響。
(二)情感交流型管理方式
在社會人假設下,管理者認為人們在進行工作時會將物質利益放在次要的位置,而將與周圍人的友好相處、滿足社會與歸屬的需要放在首要的位置。人的社交需要超過經濟需要,社交需要是人類行為的基本激勵因素。相應的,管理者主要采取情感交流型管理方式,即關注下屬的社交需要和情感,體貼、愛護與尊重員工,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強調利潤分享,注重集體獎勵,倡導員工參與管理與決策,共同實現組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