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上文分析,高校公房使用和管理中遇到的難題,根源在於沒有很好地把握其“兩資”屬性。從經濟學上講,要提高“兩資”使用、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避免資源浪費和資產流失,離不開對“兩資”的權屬定性和績效評價。前者解決的是“誰能用”的問題,是前提;後者解決的是“怎麽用”的問題,是保障。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關於高校公房的權屬定性問題,筆者曾從權證管理的角度,在《高校公房權證管理初探》一文中對權證管理的法理性和必要性以及權證樣式及相應的管理製度做過一些初步探討。如何在實踐中進一步發揮權證管理的作用,需要根據工作實際深入總結和思考。關於高校資產的績效評價的研究還比較少,相比於企業資產的績效評價,高校國有資產的績效評價長期處於探索階段。作為特殊的資產,高校公房的績效評價更加困難,在國內高校中幾乎還是空白。
本文認為,可以在完善公房權證管理製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入績效評價機製,通過權證管理製度和績效評價機製的有效結合,探索破解高校公房使用和管理中出現的一些難題。
(一)建章立製,為績效評價夯實前提
首先,要製定適合高校自身的“公房管理辦法”和各類用房“實施細則”等管理製度,製定公房分配、使用、回收等相關環節的標準和依據。把公房使用權證和績效評價納入管理製度,用契約、協議的形式對相關責任和要求予以明確。其次,要理順公房管理機製,明確公房管理的決策機構和職能部門的職責,規範並公開公房管理的辦事流程,特別是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製度銜接和相互配合。公房權證管理績效評價機製要真正發揮作用,需要全校一盤棋,各相關職能部門之間密切配合,使二級單位申請用房、裝修改造、維護保養、騰退搬遷、資產處置、調配周轉等各個環節都要以公房使用權證為主要的空間使用依據。特別是資產設備和人員配置的管理,公房作為兩者的空間基礎,和兩者密不可分、相互製約。任何資產設備都應有對應的公房空間,任何人員配置也都離不開一定的活動空間。把公房使用權證和績效評價結果作為教學管理、人事招聘、科研計劃、儀器設備采購以及後勤服務等工作的前置條件,在避免國有資產浪費的同時,減少公房調配的被動局麵,使公房管理有條不紊,公房調配客觀權威,公房數據真實有效,具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