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方以智的學術成就
《四庫提要》很推崇《通雅》,其曰:“明之中葉以博洽著者稱楊慎,而陳耀文起而與爭,然慎好偽說以售欺,耀文好蔓引以求勝。次則焦竑亦喜考證,而習與李贄遊,動輒牽綴佛書,傷於蕪雜。然以智崛起崇禎中,考據精核,迥出其上。風氣既開,國初顧炎武、閻若璩、朱彝尊等沿波而起,始一掃懸揣之空談。”梁啟超稱“密之之學風,確與明季之空疏武斷相反,而為清代考證學開其先河,則無可疑”,“《通雅》這一部書,總算近代聲音訓詁學第一流作品。清代學者除高郵王氏父子以外,像沒有哪位趕得上他”[1]。當今學者餘英時、張永堂、羅熾等教授認為方以智“藏理學於經學”與顧炎武提出的“經學即理學”具有相同的時代意義,他們兩人不約而同地為清季儒學的發展規則出一個嶄新的方向。[2]
對方以智學術成就評價最高的要算侯外廬先生,早在一九五七年,侯外廬就以《方以智——中國的百科全書派大哲學家》為題,對方以智思想進行了較全麵的研究,認為“他的哲學和王船山的哲學是同時代的大旗,是中國十七世紀時代精神的重要的側麵”。後來,此文收入侯外廬主編的《中國思想通史》(第四卷下),但對以前的結論略有修正,認為由於曆史的原因,“方以智的思想還沒有條件借以走上法國‘百科全書’派的典型途徑”,但仍堅持方以智是“東林——複社人物在理論上的總結者”。在1962年出版的《東西均》序言中,侯外廬重申了方以智是時代“大旗”的論斷。然冒懷辛等認為“1962年中華書局版《東西均》序言中對方以智估價過高,值得研討”[3]。唐明邦先生多重方以智的自然科學成就與會通西學的方法,認為方以智在自然科學方麵可以與同時代的李時珍、徐光啟、宋應星、徐宏祖並舉[4]。龐樸、郭齊勇等教授則將方以智與顧、黃、王並列,認為他們同為明末清初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