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異類,托之冥權”,是方以智之所以逃儒歸釋的真實寫照。雖然如此,其“從而三之”的思維方式,明顯受到天台宗“三諦圓融”的影響;其體用圓融論亦與華嚴宗相關,如他說:“夫豈知華嚴一乘,即別是圓,無一塵非寶光,無一毛非海印乎?”關於方以智的思想歸宗,我們不能“泥於跡”來定其說。方著中所出現的範疇都是經過他“炮製”、“烹飪”過的,其內涵別有新義。透過方著的用語層麵,全書通過對其心性論的深入分析,認為方以智中晚年所論是以《周易》為本,接續陽明心學,補其缺憾,另有以易理會通三教之意。當然,程明道“以覺訓仁”、“至善無對”、“性無內外”、“廓然大公,物來而順應”和“天人一本”的思想,張載“一故神,二故化”觀點,以及王龍溪“四無”之說,都是方以智心性論的重要思想資源。從其曾祖父方學漸“見世之談心,往往以無善無惡為宗,有憂焉”之論來看,方以智不是謹守家學者。
[1] 《又寄爾公書》,見《嶺外稿》(中),載《浮山文集前編》卷八。
[2] 《物理小識·總論》,總第745頁。
[3] 《象環寤記》,載方以智:《東西均》,李學勤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62,第161頁。
[4] 龐樸注釋:《東西均·象數》,第204頁。
[5] 《象環寤記》,第161頁。
[6] 方中通:《哀述》,載餘英時:《方以智晚節考》之附錄《方中通〈陪詩〉選抄》,第264頁。
[7] 同上書,第264~265頁。
[8] 施閏章:《無可大師六十序》,見餘英時:《方以智晚節考》之附錄《重要參考資料選輯》,第248頁。
[9] 沈善洪、吳光編:《黃宗羲全集》第一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第367頁。
[10] 餘颺:《炮莊序》,載張永義、邢益海校點:《藥地炮莊》,第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