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方以智心性論研究

三、“外學多、內學一”

字體:16+-

方以智不僅肯定“睡食色財名”為“有情之五因”,而且努力探求人們為了獲得這些正常情欲所必需的專業技藝與道之間的關係,力求在傳統心性論領域為“實學”的合理性與必要性找到理論基礎。其中,“道寓於藝”、“文章即性道”、“質測即藏通幾”等就是他在新的曆史時期將新興實學與傳統心性之學結合起來的具體表現。然而,對於內在的心與性而言,用於“糊口”的技藝與讀書文章畢竟是“外”,如何從理論上以“學”來統一外與內,這是方以智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將“外學”視為修養的工夫,使之直接關聯內在德性,是方以智為“實學”找到存在價值的根本方法。他說:

外學多,內學一,即多是一,即分是合,見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以外內交格,一多通貫,而無內外無中也。[81]

凡超越的“絕待者”(當然包括本心)皆可謂“一”,亦曰“內”,而一切外在之經驗物,即為“外”、為“多”(或“萬”),故可說“外學多,內學一”。但如何依靠“學”的工夫就能夠達到“一多通貫,而無內外無中”之效果,似乎還並不清楚。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外學多”與“內學一”分別是如何“學”,學什麽?方以智所謂的“外學多”,除了讀聖人之書,可以包括一切經驗事物。這與他早年所受西學的影響相關,他說:

寓(宇)內之方言稱謂、動植物性、律曆、古今之得失,必待學而後知;其曰本自具足者,猶赤子可以為大人也。玄言者,略其“可以”,而陗其語耳。據實論之,赤子之飯與行必學而後知,謂赤子可以筆、可以書則然,責赤子不學持筆而能作書乎?欲離外以言內,則學道人當先從不許學飯始!而好玄溺深者語必諱學,即語學亦語偏上之學,直是畏難實學而踞好高之竿以自掩耳。[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