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睡食色財名,有情之五因”
理學家無不肯定“情”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張橫渠說:“飲食男女皆性也,是烏可滅?”[30]他在訓解《乾·文言》“利貞者,性情也”一語時說:“‘利貞者,性情也’,以利解性,以貞解情。利,流通之義,貞者實也;利,快利也,貞,實也;利,性也,貞,情也。”[31]張橫渠力求依古籍為喜怒哀樂、飲食男女之情找到了合理的根據。朱熹更是斥唐李翱的滅情論為釋老之說,他說:“情本不是不好底。李翱滅情之論,乃釋老之言。”[32]王陽明則認為“七者俱是人心合有的”。方以智亦如橫渠先生,依“利貞者,性情也”一語肯定情的合理性,他在釋《莊子·達生》篇“達生之情者”時說:“《乾》曰:旁通情也。利貞者,性情也。觀其《鹹》、《恒》、《萃》,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原不說壞情字,隻以中其本然之節而節之。以天地正大之情,節萬物之情,此聖人之情,見乎調矣。”[33]在另一處,方以智更為明白表述為:“情不可縱,亦不可滅,是權衡者,混沌天地之神髓也。”[34]
關於“情”的內容,伊川、朱子以《孟子》“乃若其情”為文本根據,視惻隱等“四端”為情,其他儒者多以“喜怒哀懼愛惡欲”等自然情感和欲求為情,方以智則以具體的、與人的切身利益相關聯的“食色財名”等來說情。他在《東西均》中說:
平懷論之,睡食色財名,有情之五因也。四者與睡一等,而人惡之太過耳。[35]
在《象環寤記》中,他有同樣的說法:
睡食色財名,有情者之五因也。世罪四因,不知與睡等耳,皆必不免者也。簧鼓而捄人者,謂夜能免睡也;海亦免波、路亦免塵乎?天地不能禁而任之,同歸於交、輪;百姓任之而不知,恣其便己,故人倫有禽獸之禍;至人任而忘之,安其愚鈍,正同禽獸之德。好道者方求與禽獸比,而人以禽獸詈人乎?[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