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說:
無名字而名字,則名而未始名,字而未始字,以故辨當名字。隨其名字,民視猶天視也。理何嫌於理,數何嫌於數,何嫌理數之合,又何嫌理數之分乎?信如斯耶?斯可語矣。孔子善巧而名字之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禮運》善巧而理數之曰:“禮本於大一”,分而為天地。天地之數,止有一二而畢矣。[3]
天道流行,雲行雨施,萬物繁生,難名無方、無相、無跡之“神”。《係辭上》善巧而名之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禮運》善巧而理數之曰:“禮本於大一”;方以智善巧而理數之曰:“天地之數,止有一二而畢矣。”自先秦,尤自宋明以來,各家稱謂天道不一,方以智欲集而成之,以數明理,此即“善巧”。
(一)“體數”與“用數”——“一”與“二”
本章首節已述:天道之諸異名皆為“一”、“神”,皆是“貫”者,故常有“貫則為一”之說。相對於“二”而言,“一”就是“體”,“二”是“一”之用,“二”代表“氣”、“器”、“象”和“多”,故“一”與“二”實為異質、異層。下麵摘其要語明之,他說:
虛無不塞,實無充者,氣也,而神貫之。……神言不測,申言其用。……總之,即用是體,而逼人親見至體之方便,原不可少。[4]
《禮運》之大一分天地,而轉為陰陽,變為四時,列為五行,倫之、藝之、動之、植之,皆大二也。[5]
一神於二,即器是道。[6]
人泥於二,不能見一,故掩畫後之對待,以從畫前之絕待。借設蜃樓,奪人俗見耳!一用於二,即二是一,寧舍畫後而有畫前之洸洋可執哉?[7]
象無不對,對無不反,反無不克,克無不生,生無不代,代無不錯,錯無不彌,彌無不綸。有一必有二,二皆本乎一。……而一以二為用者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