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洋古典樂器中,大提琴就像單簧管和長笛,時尚的殺傷力非常巨大,當然,最新的時尚已經把中提琴加入進來。相比曲目量龐大的鋼琴和小提琴(你可以把它們尊為古典音樂樂器家族中的“國王”和“王後”抑或“王子”和“公主”),大提琴的曲目量很有限,專門的奏鳴曲之外,如果曲目再行擴展,就需要改編了。對於初次聆聽古典音樂的人來說,大提琴其實是最好的入門樂器,它的聲音有滄桑感,所謂如泣如訴的形容很適合大提琴的音色和表現力。當然我知道很多人迷上大提琴並不是因為有板有眼的貝多芬或勃拉姆斯的大提琴奏鳴曲,也許是膾炙人口的德沃夏克,更多的是因為聖-桑的《天鵝》或改編的“小品”。這些小品摒棄了炫技,以描繪性和抒情性的筆觸呈現音樂的聲音之美和旋律之美,相信無論是誰,都無法抵禦這般銷魂蝕骨的聲音魅力。
剛剛聽過秦立巍演奏的拉赫瑪尼諾夫大提琴與鋼琴作品專輯,這種銷魂蝕骨的感覺再次回來了。這大概是我繼米沙·麥斯基的“舒曼”專輯之後,聽到的第二張大提琴作曲家合集,其中既包括篇幅較大的G小調奏鳴曲,還有前奏曲、東方舞曲、練聲曲、旋律、春潮、獻給兒童等優美小品。為秦立巍鋼琴伴奏的張小惠還專門為這次錄音改編了作曲家的鋼琴曲“D大調前奏曲”(作品23之四)。
秦立巍是我比較熟悉的中國大提琴家,曾多次聽過其現場演奏,多為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協奏曲。我真正喜歡上他的琴聲是2013年聽了他和張小惠為DECCA錄製的五首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完全是氣象全新的大家風範,直接而細致的錄音不僅傳達出二人精湛的技法和默契的配合,關鍵是將二人高級而不失**的音樂品味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經過多次聆聽,我已經把這個版本列入“佳片”之列,經常放給來做客的朋友們聽,因為這麽好的音樂出自我們的音樂家之手,是一定要大聽特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