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3年秋天第一次聽到2010年華沙肖邦比賽的爭議人物因格爾夫·溫德(Ingolf Wunder)簽約DG的第一張專輯CD“Chopin Recital”,就一直想說點什麽。記得2005年的比賽第一名拉菲爾·布萊查茨的第一張DG唱片給我帶來同樣的驚喜,但這驚喜的後果卻是相當不同的。如果說我在布萊查茨的肖邦演釋中聽到更多的前人蹤跡或者說顯著的影響,那麽這位來自奧地利南部城市克拉根福特的“80後”年輕人所展示的卻盡是屬於自身的特質。回顧將近百年的肖邦比賽,上帝在偉大的波戈萊裏希慘遭淘汰的時候背棄了波蘭人,從此這項曾經影響巨大誕生名家無數的賽事便如雞肋般一路走低,直到2000年的驚人觸底。
隻需對2000年和2005年的第一名稍加對比,便知道他們無論從技術、經驗乃至對音樂的理解都根本不在一個層麵上,而在“肖邦年”的熱鬧非凡的競技裏,波蘭人險些故態複萌,把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再次排擠出局。一位毫無感覺、音樂總是毫無根基地飄在半空的女性鋼琴家自然再也享受不到45年前瑪爾塔·阿格麗希的榮耀。頭頂冠軍光環的尤裏雅娜·阿芙迪耶娃可以在幾個月內破天荒地兩次光顧巨蛋,但“屈居”第二的因格爾夫·溫德則已經把2012年的音樂會日程排得滿滿。音樂的世界總是在呼喚並歡迎所謂的“肖邦代言人”,但每一個有出息的以肖邦出道的人無不抓緊拓展並轉向,從波利尼到阿格麗希,從阿什肯納吉到波戈萊裏希,從吉默爾曼到布萊查茨,他們哪一位不是全能鋼琴家?再看看至今仍靠肖邦吃飯的那幾位,除了逐漸被人遺忘,還會有其他結果嗎?
當然,至少在2012年,溫德是音樂世界的首席“肖邦代言人”,他的音樂會曲目雖然也少量地加入了貝多芬和李斯特,但他的肖邦彈奏正在成為傳奇。他的肖邦是新鮮的,既有精致的優雅,又閃爍絲緞般的高貴光澤。他的內心無比純淨,清新的夢境從未有廉價的激動。他最大限度地減少踏板的使用,卻能夠讓音樂不動聲色地慢下來。他的**在B小調第三奏鳴曲中被適度地分配,從第一樂章的史詩敘事開始,每一個浪漫的情節了然於胸,娓娓道來;諧謔曲如飛濺的浪花,乃心靈的放飛與小憩,倏忽無形,來去無蹤跡;簡易的“廣板”和沉吟的“慢”相映成趣,那份微笑的灑脫不知迷倒了多少音樂會聽眾;在兩個彈奏得極富靈感的內樂章之後,恢宏的終曲如期而至,溫德左手的分量在右手燦爛的炫技激發下更見沉穩,大開大闔的氣度將比賽選手的氣質完全褪盡。